红经火火过大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551
颗粒名称: 红经火火过大年
分类号: K892.18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孙学谦回到大直沽老街的春节回忆,包括年前的准备、扫房、祭灶等习俗,以及大直沽人对生活环境的净化和心灵上的净化。文章还介绍了大直沽的春联文化和书法艺术,并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关键词: 河东区 春节 孙学谦

内容

腊月廿三之后,年味便愈重了。我抽暇去了一趟老街旧居,直沽风貌复兴工程方兴未艾,但寥廓的工地上除了稀稀拉拉几株槐树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在五号路上,刚刚开张的“河东鸿起顺饭庄”生意兴隆,望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似乎又回到孩提时的春节——
  我家世居大直沽义和街药王庙附近。义和街是贯穿大直沽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东抵津塘路,西及刘庄浮桥。街心铺着青石板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贾。直沽人崇奉红色,每逢节日将自家的门户涂上红色以示喜庆。春节又是直沽人心目中重要的节日,往往一到了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先是扫房,把宅院前前后后,屋里户外,房上檐下,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通明,家具上的铜活儿打磨得锃亮。我小时候最爱干的活儿就是打磨铜活和蜡台、香炉、香筒等祭器。其实小时候本没有那么勤快,只是出自对那些器物的好奇和兴趣,还觉得能干这些活好像无比神圣。铜活的图案有聚宝盆、五福捧寿、云字头等吉祥物,据说每一种图案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铜活造工精致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我在祖母的嘱咐下,拿一块破布头,从炉子里掏出点炉灰、沾上水轻轻在铜活上擦试,干这活计心急不得,就得耐心,不然会把家具漆皮损坏。边擦边听祖母讲义和拳的故事。当然乐意擦铜活还有一个更大的诱惑,那就是铜活擦得合乎要求,祖母会十分慷慨地给我零花钱和压岁钱,这也算是长辈对孩子的回报。因此我擦起铜活来总是很卖力气,很认真。要有人插手帮助我还不愿意,惟恐钱被别人得去!慈祥的老祖母也很开心,看自己五六岁的小孙子干活如此精心、用力,当时也一定别有一种欢愉吧?!
  春节扫房、清理杂物和做卫生,是直沽人对生活环境的净化。
  转眼便到了腊月廿三,俗称小年。这是一个祭灶的日子,也是人们准备过春节忙碌的高峰。
  我的祖母敬神很虔诚,灶王爷神龛是她老人家亲手做的。她不但画功精细,还能写一手好字。神龛上写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敬神如在”等吉庆话。传说中的灶王爷像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的,他记录着饮食男女的善恶得失,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准则。到了腊月廿三他上天述职去了。老百姓怕他“汇报”时信马由缰,不该讲的乱讲,便买来一种用糯米和糖精制成的很粘的糖瓜儿(也称拔龙)给灶王爷临行前上供,意在把灶王爷的嘴给堵上。腊月廿三这天还要请神,其中有太上老君、财神爷诸神,当然大多是杨柳青民间艺人套版人工制的。请来门神(秦琼、尉迟敬德)贴在大门上佑护一家人的平安。
  而大直沽的老户,特别是那些干漕运的或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世家,每逢过年就要挂起“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叩头敬奉。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算什么,这五个字是儒家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标准,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心灵上的一种净化。
  大直沽的年前准备,经过十来天的渲染,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春联,到处洋溢着红色,到处是鞭炮声,年味愈来愈浓了。大直沽人多才多艺,每年更是通过春联道出了大直沽乡里的文风气韵。如东下坡的齐家瓦房是书法家段宜民先生和其学生褚守质的故居,师徒俩的春联词句考究,书体秀,竞相交辉堪称大直沽春联之冠;中街是津门书法家李学曾的故宅,其后人的春联也很爽目颇具乃祖之风。义和街奉桐照像馆对过的吴宅大院每逢春节其对联贴得很工整就像裱在门板上一样,非常醒目。记得大门心每年春联写的总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八个大字,道出了百姓喜庆的祝愿。也有很多爱好书法艺术的人来大直沽观赏临摩春联,大直沽的书法享誉津门。
  直沽人有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好传统,如今海河东岸民康物阜,大直沽百年古貌即将重现,让人们徜佯在义和街古道上追溯过去展望未来。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学谦
责任者
孙学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