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盘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317
颗粒名称: 走向盘山
分类号: I247.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林琰参加地下党“雄狮”特别行动组,与宋仕民共同分析三十八师内各派力量和上层人物的动向,并初步制定了策反计划。他们主要通过李泰祥的勤务兵罗德山传递消息。林琰以“雪耻”署名的《津南战地通讯》引起天津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
关键词: 河东区 南雁 小说

内容


  接上头后,宋仕民神情严肃地自我介绍:“林琰同志,内线已传来消息,我们知道你来……我是地下党‘雄狮’特别行动组的负责人,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队伍!”
  屋外小雨淅沥,按照秘密工作单线联系的原则,宋仕民向林琰正式通报了中央关于中共河北省委重新在天津建立的决定。他们在黯淡的煤油灯下分析了三十八师内各派力量和上层人物的动向,并初步制定了策反计划。
  林琰面有难色,但终于问道:“李泰祥是什么人?!”
  宋仕民“嗬嗬”一笑,压低了噪门:“对他,我还看不透。此人背景复杂,是张克侠的远房表亲,又是天津卫红帮头子姜般若在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至今来往密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李泰祥为人正直,才思敏捷,进一步说又可谓不知底细。”两人商议许久,最后确定了联络方式——主要通过李泰祥的勤务兵罗德山传递消息,非紧张情况彼此不得直接接触。
  院子里的积水退去后,露出片石砌的地面。林琰独自站在院中静静地沉思着……
  次日下午,从马厂开会回营的李泰祥面呈喜色带来了好消息:29军军长张自忠将军安然脱险抵达济南。张克侠旅长在军事会议上要求静海、马厂,以及津南驻军、保安队都要支持“民先”和各抗日救亡团体的工作……
  林琰听了非常高兴,当晚就将这个情报通过罗德山转给“雄狮”特别行动小组。
  金秋九月,“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在津成立,一个声势浩荡的救亡运动高潮已经掀起。林琰以“雪耻”署名的《津南战地通讯》刊登在《大华报周刊》上,引起天津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十月,一场虎口夺粮的战斗在南王庄打响。日伪军一个团的兵力包围了当地的农民游击队,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战,游击队战士终于在夜色中突围。他们撤至三十八师控制的老左营、盛字营和小站一带防区。林琰经师部同意采访并报道了这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英雄队伍…
  日历翻到1938年初春,马厂减河刚刚解冻。三营也奉命换防到津南小站镇。三月下旬的一天,张克侠旅长的吉普车风尘仆仆驶进旅部。他回来不久,就连续召开几次秘密军事会议。外面纷纷传闻59军(原三十八师扩编)将移驻修武、新云一带。林琰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为防止意外,他到李泰祥处打听消息。不料李泰祥喝得酩酊大醉,而勤务兵罗德山正低头清扫地上呕吐的污物。罗德山见林琰进门,冲他一点头,又努努嘴悄然退出屋去。林琰喊了两嗓子,见李泰祥浑然不知,便起身出门,独自在小花园里沉思。不一会,手里端着簸箕、身材瘦削的罗德山在甬道上出现了,他神情木然从林琰身前走过,后衣襟里轻轻飘下一个纸团……此时花园静悄悄,林琰四顾无人,俯身捡起纸团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熄灯号后,河边小屋见面。
  雄狮字
  马厂减河北岸的柳树林子沐浴着淡淡的月光,地垄上隐约可见东一片、西一片的残雪。林琰深一脚、浅一脚走向河堤头那间小屋。屋子是小站镇地主陈四友存放捕鱼工具的,除夏天使用外,平日里都上锁。
  宋仕民背倚着树干在吸烟,林琰坐在旁边,目光注视着远处闪烁的桅灯。宋仕民猛吸一口烟,低声说道:“内线传来市委的新指示——立即拉队伍上盘山和八路军邓(华)、宋(时伦)纵队会师。”
  “共有多少同志?”由于单线联系,林琰心里没底。
  “大约42人,连河北省委特派员共43人!”
  “谁是省委特派员?”
  “我也不知道是谁,等到了指定集合地点自然就亮相了!”
  “那我——”
  “你明天午后,带着罗德山同志直奔咸水沽,遇上师巡逻队就说奉何旅长之命前往天津接货,晚8时整在新城乡公所集合待命……”
  林琰同罗德山换了便衣悄悄离开了小站镇。
  春寒料峭,刚走到义和庄口就见七班长迎面走来。林琰上前招呼,七班长拿腔拿调地说道:“林先生有何公干呀,还带着小勤务兵?!”
  林琰知道七班长是个难缠的角色,便故意答非所问:“怎么,又输钱了?用我帮衬你几块大洋?!”
  七班长恼羞成怒道:“你们换了便衣,到底去哪儿?三营长早就怀疑你来路不明!”(待续)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南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