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盘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279
颗粒名称: 走向盘山
分类号: I247.7
摘要: 本段讲述了林琰在良王庄遇到日本便衣队“蓝胡子”的刺杀行动,并成功阻止了刺杀。之后,他与三营长宋仕民交谈,了解到金汤桥失守后宋仕民自请撤职的情况。在交谈中,他们使用肖咏梅交代的接头暗号成功接头。
关键词: 河东区 南雁 小说

内容


  翌日上午,枪炮声逐渐平息,英租界马路旁挤满了难民。天津守军三十八师溃退至津南的静海、马厂一带,张克侠旅长命令队伍以青纱帐和减河为屏障同日寇继续战斗……
  7月30日晚,《益世报》全体同仁聚集在小楼客厅依依惜别。当晚9时,“民先”派来的联络员和林琰接上头,约定次日上午在马厂见面。
  骄阳似火,两人如期见面,沉默寡言的联络员在芦北口村指明路径和方向后,冲林琰摆摆手便钻进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里。林琰往西北方向又走了十几里地才到目的地——良王庄。
  一个扛枪的保安队员领着林琰在三营营部找到作战参谋李泰祥。
  林琰的到来出乎李泰祥的意料。两人握手寒暄后,李泰祥邀林琰到居室细谈。
  两人几句话便转入正题。林琰讲述了两天来天津的时局变化;李泰祥听完蹙起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昨天张旅长下令撤退前,曾电告在北平的张自忠将军,但杳无音讯……张旅长与何旅长决定兵分两路,以津南小站和静海马厂为基地,静观情况变化!”
  林琰望着李泰祥那张神情疲惫的脸,说道:“李参谋,日寇自卢沟桥事变后即视我平津为囊中之物,29军的天津保卫战打出了国民的志气!《益世报》被迫停刊了。我这次来,是以《灯塔》周刊特约记者身份随军采访,另外我们兄弟有缘,志向相投,关于采访的事还请兄鼎力相助……”
  说完,他双手递过刘明令给李泰祥的亲笔信函。
  当晚,林琰便在李泰祥下榻的孙家大院安顿下来。
  日月如梭,转眼就是十几天。
  这天傍晚,乌云湮没了太阳,天空一片阴暗。林琰正在窗下赶写白天采访的笔记,猛听见有人踩着泥水走过来。他很惊讶,因为院子里就住着自己和李泰祥,还有上午来良王庄督查军事部署的何旅长。李泰祥正在营部研究调整战地火力配置,何旅长已躺下休息。还能是谁呢?不多会儿,只见有个当地农民装束的汉子悄悄推开对面何旅长的门。林琰正寻间间,忽然那人掏出了手枪,他立即明白要坏事,从屋里飞奔出来一下子扑过去,从背后抓住这汉子,当两人厮打着跌倒在地时,汉子手中的枪响了!但没等他开第二枪,两个战士便冲过来……
  事后经审问,才知道这长相猥琐的中年汉子竟是日本便衣队郝鹏手下的得力干将——“蓝胡子”。“蓝胡子”得到情报后,从杨柳青截了一条渔船,顺运河南下在河岔口上岸,原准备晚上动手行刺何旅长,看天气骤变就改变了行动时间,没料到反而落到人家的手里。此时,林琰才看清那两个战士是前些天采访金汤桥头中日军队交战时见过面的黑大个排长和山东兵。何旅长没有露面,但是他命令三营长对战士宋仕民、刘祥顺和记者林琰列队嘉奖并通报全师……
  林琰回屋马上用纸捻子点燃了煤油灯,这时外面响起几声炸雷,闪电撕破黑森森的天幕,天河缺口般落下一场大雨。雨水愈聚愈多,孙家大院立时变成了水洼子。三营长派了一个班的战士去砸开墙根的排水口。林琰望着黑大个宋仕民在班长指挥下抡镐作业,在摇曳的灯光照耀下,那鼓起的背肌在脊柱两侧弹动。林琰心中不由升起了疑团——宋仕民怎么降为普通士兵?
  不到一顿饭功夫,战士们捅开了西头院墙根,积水哗哗地沿着水道流向大运河。这时,混身湿透的宋仕民被林琰拽进屋里……
  宋仕民用毛巾擦干身子,又喝了一杯林琰新沏的酽茶,忍不住说道:“好茶!”
  “老字号——正兴德茶庄的货色,看来名不虚传!”
  “宋兄,金汤桥战事后,想必经历坎坷?”林琰语气婉转地问道。
  不料,宋仕民温厚地笑道:“金汤桥失守,牺牲了七名弟兄,我找到张旅长,请求撤职自咎……”
  林琰望着这个魁梧的东北汉子,心中万分感慨:丢掉东三省,丢掉华北,竟无人承担罪责;丢掉一座金汤桥,最基层的指挥官却能自请撤职?!
  正思忖间,只见宋仕民站在屋子中间,黝黑的脸上透出激动,他缓缓说道:“横笛——闻声不见人。”
  林琰听了心中一怔,急忙答道:“红旗直上天山雪。”这是唐代陈羽《从军行》七言绝句的后两句,正是肖咏梅向他交代的接头暗号。
  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待续)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南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