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盘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251
颗粒名称: 走向盘山
分类号: K8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离休老干部林琰参加一个会议并讲述了他在抗战时期的经历。林琰是一名记者,他在敌占区收到一张抗日传单后决定加入抗日行动。他与一位参谋李泰祥相识,并得知即将发生的抗日行动。林琰逃离天津后,被指派前往冀东盘山地区进行采访工作。
关键词: 离休老干部 会议 经历

内容

精神矍铄的离休老干部林琰正在静海开发区参加一个会议,他接受了作者的采访,并讲述了他抗战时期的一段传奇经历。
  从宾馆宽敞的落地窗望去,白色轻纱般的晨雾铺天盖地涌来,正前方水波浩渺的团泊洼立时湮没在雾海里……
  一
  1937年7月28日,故都北平沦陷。日本驻屯军剑拔弩张,天津危在旦夕……
  《益世报》记者林琰校完第四版清样,八仙桌上摆的座钟正“当、当、当”敲了三下。他撩起被汗水浸湿的短衫,踱到窗前。此时,窗外树影婆娑、凉风习习。他发现:马路上人头攒动,都伸长脖颈望着对面大陆戏院的阳台……眨巴眼功夫,那里有人撒下一沓子传单。传单白花花的,如飘落的雪片。林琰看了心里一动,转身便往外跑。
  他猫下腰捡了几张传单。传单是《海风社》散发的,标题是墨迹淋漓的八个大字:“一致奋起,抗日图存”,结束语是“保卫天津城”,后面加了六个惊叹号……林琰拿着传单走进编辑部,刚跨过门坎就嚷嚷:“刘主编,这一期能塞上吗?”他抖动着手中的传单补充道:“海风社的,还真有点《满江红》的味儿!”
  副主编刘明令胖乎乎的身躯,像一尊弥勒佛。他笑着摇摇头道:“来不及啦,马上要出报!喂,刚才主编来电话,叫你晚上去三十八师采访!”
  “有内线吗?那地方可不好进……”
  “有,主编说找参谋李泰祥。”老刘回答。
  夜色朦胧,林琰在望海楼北侧一座戒备森严的四合院内找到李泰祥。
  李泰祥三十挂零的年纪,白净脸,目光审慎。他自我介绍是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和张克侠旅长沾点儿亲,现在在师部任作战参谋。林琰仔细端详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李泰祥,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李泰祥吩咐勤务兵弄来几碟凉菜,一瓶大曲,两人边谈边饮。酒过三巡,李泰祥白脸变得通红,说话已有些醉意,他悄声道:“马秘书长正式通电张自忠将军抗日……张克侠、何基沣二位旅长已下达密令,预计几小时后三十八师官兵将和日寇决一死战!”
  林琰以为李泰祥在说酒话也就不甚在意,他本想多问几句情况,但素昧平生,在没弄清李泰祥真实情况前不愿暴露自己……喝完酒,李泰祥安排林琰住下。客房在四合院西头,隔墙就是城北贫民区。林琰在床榻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突然黑暗的夜空中升起了几颗曳光弹,照得屋子如同白昼。他前几天就听人说:“日租界正精银行顶层驻扎了日军,曳光弹是给北宁铁路驻军发信号。夜深人静,林琰侧耳细听,似乎东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枪声最紧,随后又传来阵阵爆炸声和厮杀声……林琰在期待和不安中捱过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来敲门:“林先生……起床了吗?我刚从东局子过来,干得真痛快!”李泰祥硝烟满面冲进大门,说,“已接到命令——马上撤离这儿!”李泰祥说着拉起林琰向外走去。
  “哒哒哒……”前边华新纱厂水楼子上面的高射机枪开始向敌机喷射着愤怒的火焰。
  林琰感到自己情绪激动。当他们走近俄国东方正教办的育婴堂时,一颗炸弹在城北贫民区爆炸了,火光炫目。两人急忙闪进风雨廊下躲避。
  原来,按照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的作战部署,天津日租界和北宁铁路沿线的日军约2万余人,奉命配合北平南下的松室孝良的大部队,从东局子、宜兴埠、东站、总站等处分兵四路猛攻天津市区。
  等林琰在枪炮声中绕道赶回报社,镌着《益世报》三个大字的木匾已被摘掉,院门上贴着刘明令用遒劲的行楷写的条子。
  林兄,见字后速来黄家花园。
  林琰读完一怔,心里思量报社出事了。他瞥一眼院门上那把锈迹斑驳的将军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工作了多年的小院…
  林琰在桅杆林立的金种河岔口登上摆渡船,下船后又混在难民中进入英租界。
  离前线愈远,林琰心里反倒感到莫名的空虚。他找了好一阵子,终于在英租界益世滨道的一幢小二楼里找到刘明令。弄清了一天来报社的遭遇:
  昨天午夜,大陆戏院演出的《大劈棺》刚落场,演员们正集队准备谢幕,不料后台冲进几个身穿黑烤纱的汉子,他们挥舞着手枪和匕首把主演庄周夫人的“七岁红”绑走了,临行,还顺便捣毁了马路对面的《益世报》社,冲亮灯的印刷间开了几枪。等那帮人撤走后,刘明令去警察分所报案,又和李玉田局长通了电话。今天上午,何基沣旅长闻讯后让他的警卫排用车给报社搬了家……
  林琰听完刘明令的叙述,心情异常沉重,报社新址离日本便衣队的大本营——金船舞厅近在咫尺,更无安全感可言!
  刘明令看看外面没人,关上房门,对林琰轻声说道:“主编已决定解散《益世报》社,你是留是走,自己斟酌?”刘明令顿了顿接着说:“‘民先’办的《灯塔》周刊正物色记者,你如果想留下我和主编可以推荐你去。”刘明令语气十分沉重。
  “我……也好!”林琰想到自己的特殊使命,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刘明令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忽然他拍着巴掌叫道:“哟,还忘记告诉你,肖咏梅女士来了,说话羞涩,莫不是要找你商量办婚事的吧?”
  “她在哪儿?”林琰眼睛一亮,大声追问。
  “二楼后厢房,正看着咱们最后一期报纸。”
  那扇桃花心木的门敞着,肖咏梅临窗伫立,身穿淡蓝色的旗袍,白皙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明澈如水的眼睛,她看见林琰走上楼梯,便迎上来,轻声道:“你好,林琰!”
  “你好……”
  当房门关上后,肖咏梅立即收敛了笑容,那明亮的眸子变得异常严肃,她说:“刚才和刘先生谈了话,正好市委也决定让你随三十八师南撤,以记者的身份公开活动,要把他们中的抗日力量拉过来。”
  “去哪儿?!”林琰面色平静。
  “冀东地区——盘山!”
  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林琰,他接受肖咏梅的单线领导,肖咏梅以林琰未婚妻的假身份在《益世报》社出现。此刻,肖咏梅代表市委交代了任务:要林琰接受《灯塔》周刊聘用,争取再赴三十八师随军采访,配合代号“雄狮”的特别行动小组工作。
  肖咏梅乘三轮车走了,夜色中留下一串悦耳的车铃声……
  (待续)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南雁
责任者
林琰
相关人物
泰祥
相关人物
张克侠
相关人物
肖咏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静海开发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