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花迷,对于万紫千红的花卉,几乎无所不爱;但爱得更盛的是春天的紫罗兰、夏天的莲、秋天的菊和冬天的梅。这四种花我年年都要养的,并且经常去花市观赏,也唯独对菊花有所偏爱。这不是因为我想效仿陶潜,主要的是菊花特有的风韵感动了我。
我爱菊花是因为它有着五光十色的丰采。菊花和牡丹、兰花、水仙等共誉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但菊花的色彩最丰富、最艳丽,是世界上色彩最多的花卉之一。它不仅有单色、双色、复色、多色,还有集几种颜色于一身的多色菊花。但二千多年前的菊花品种主要是黄色,到了唐代才有了白菊、紫菊和红菊之分。所以古人说:“菊花单色者以黄色为贵,白、紫、红次之。”因而后人都认为菊花以黄色为“正色”,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赞美黄菊的,如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王安石的“黄菊有至性,孤芳犯寒威”,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菊中的名品“金碧辉煌”花枝挺立,光彩夺目;“黄萼”的植株低矮,潇洒自然;“乳莺出谷”色泽嫩黄,娇艳无比。黄菊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我爱菊花,是因为它的神韵包含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屈原曾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在”的吟叹,而后的陶渊明、王安石、苏轼、曹雪芹等都颂扬了它独傲风霜,宁枯不凋的高风亮节,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象征。菊花勇于同寒霜作斗争,与西北风拼搏,都是倔强如故的,即使是花残了,枝条仍然挺拔,茎芽仍然茁生。古诗人的名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就是对它最好的赞美。
我爱菊花,是因为爱它有着自然的姿态。菊花盛开时姿态奇特多变,花瓣无论是平瓣、匙瓣、管瓣,还是花型的单瓣型、蓟花型、托挂型,变态型都有着千姿百态、清丽秀逸,令人百看不厌。就它的枝条而言,除了大多挺直的外,还有奇斜起伏,移株在紫砂盆里,配上石和石笋,简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古色古香的“菊石图”。
因为我爱菊,从而就酷爱看菊展,天津举办菊花展以来我每届都要去观赏。因为菊展中的品种太多了,有品位的名贵品种更多。有白中带青的“太白积雪”,姹紫嫣红的“锦绣江山”,清翠欲滴的“玉楼水姿”,婀娜多姿的“湘妃鼓瑟”;还有紫色的“黑狮子”、浅红的“向斜阳”真是形态各异,争相斗艳,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婷婷玉立,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繁复硕大,有的像火焰热烈,有的像月夜恬静;有的倚、有的仰、有的俯;似诗、似画、似歌,形神兼备,真是入目皆倩影,处处是芳菲。
有一年我去河南内乡观赏“中国——内乡菊花节”,可谓大饱眼福了。整个县城成了菊的海洋,走到大街小巷,那一盆盆、一丛丛、一架架、一片片秋菊花团锦簇,布列有序;那红、黄、白、绿、墨、紫各色菊花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那飞、卷、垂、叠的各种花型,有的端庄典雅,有的飘逸大方,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像玉女闹海,有的似孔雀开屏,真给人以美的享受。花可立志,花能寄情,欣赏菊花的颜色、光泽、花样、花形、瓣质、品格、花梗都为上品,可用新巧,高贵,珍异来评价,细观真是巧夺天工,秀色可餐;真是目迷神往,叹为观止;真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时,我真处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境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