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老隋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216
颗粒名称: 知青老隋的故事
分类号: D432.9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1970年秋天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新来的一批知青中的一位名叫隋超元的青年。他在连队的欢迎会上展示了他在口琴上吹奏美妙音乐的才华,之后被调来担任文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隋超元酷爱音乐,尤其喜欢口琴,他创作了一支名为《兵团战歌》的歌曲和几首舞蹈曲目。
关键词: 内蒙古 兵团 知青

内容

1970年秋天,我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新来了一批知青。连队的欢迎会上,有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大高个儿,面色黝黑,鼻子和嘴都大,看上去其貌不扬。没料到那张大嘴本领非凡,能在口琴上吹出美仑美奂的音乐。那时我是连队的通讯员兼文书。我特意翻了翻他的履历表,上面写着:隋超元——还是个老高中生哩!
  于是我向连长建议调他来担任文书,这样就可以减轻我沉重的负担。经过研究,连部认为他比较合适。就这样,他来到连部。
  那时,我们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对于新来的人,称谓都要戏谑的冠以一个“老”字,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老隋”。老隋好动,也很健谈,常看到他在煤油灯下和人们没完没了地“侃大山”。他还喜欢开玩笑,每每他不在屋,有人会闯进来,将他的箱子翻个底朝天,把那些该洗的没洗的衣服统统挂在晾衣绳上,像开服装店。他回来看见了,也不说什么,只是笑着一件件拾进箱子,然后再挖空心思去算计别人。初当文书,自然勤快,他在连部的山墙上办起了黑板报,风格活泼,而他写个公文材料什么的也都像模像样,不久就取得了同志们的信任。
  老隋的爱好似乎很全面,但他酷爱口琴,已经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善于吹奏,吹奏时,小屋常常挤满了人。他吹口琴的方法很特别,嘴张得大大的,似乎要把口琴吞下去,琴嘴上再扣上他那只特大号茶缸权作音箱,舌头在琴格间均匀地打着拍子,这时发出的声音绝不会比一架手风琴差。他还有一把自制的小提琴,拉颤音时,右脚的后跟会重重地有节奏地叩击垫铺板的砖头,时常不得不中途停下来,再重新把砖头码好;而那只大鞋的后跟早已磨得毛茸茸的了。我时常去聆听他的演奏,或是他和一个会拉二胡的知青的二重奏,那是当时流行的“赛马”、“江河水”、“百鸟朝凤”和“白毛女”等曲子。人少的时候,没准还会听到河南地区有名的“五哥放羊”。在枯燥单调的知青生活中,这已是少有的享受了。老隋经常爱到蒙古人的帐房里作客,拨弄一会儿马头琴,或是用半生不熟的蒙古话谈些什么。回来时还很兴奋,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他们的“采风”经过。他说,豪放、明快、跳跃,是内蒙古音乐艺术的特色,那宽广的音域就像千万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我不懂音乐,但我是连队的骑手,更看过草原上的万马奔腾,我想老隋说的是对的。
  有一天,我问他:“你不搞作曲么?”他歪起头看看我,然后说:“当然要搞,作曲是一种享受。”接着,他向我讲起几年前他和几个同学给夏明翰烈士的诗谱曲的事,那一年的城市街头曾经传唱着他们谱的曲子。他谈起此事时,显得那么兴奋、激动……打那以后,我真的看见他搞创作了。每当熄灯号吹响后,他独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手擎住笔,另一只手比划着,嘴唇在翕动,又大又弯的就像一个紫色的月芽。他渐渐变的古怪而深沉了,虽然还那么健谈,但更多时是独自跑到远远的草滩上去寻找灵感,要不就是到连队的科研组,和那里的老知青交谈。
  过了一阵子,就听人说,老隋在和科研组一个女知青谈恋爱了……但当时的生活主流是革命口号,是开垦指标,是大会战,是渲泄精力的群架、械斗。光明已经在远方招手,眼前尚是一片混沌。
  终于,老隋写出了他的作品。那是一支叫《兵团战歌》的进行曲,还有两个供宣传演出用的舞蹈曲子。不用说,他先用自己的大口琴演奏起来,身边立时围满了人,他晕头晕脑地吹着,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他自己创作的旋律中。很快,全连的人都学会了,田头上、宿舍里、伙房中,到处都传唱着那支《兵团战歌》。当时,我还是偏爱那两首舞蹈曲子,喜欢那轻快的曲调,动人的意境,那实在是一个年轻人初次走向生活的真情流露,尽管对要能出现的暴风雨估计的还少!我向他表示祝贺,他咧开嘴嘿嘿笑着问:“你看好听吗?”
  几天后,他把创作的歌曲定稿抄好,亲自送交团政治处审查。
  没过几天,传来消息,说是曲子给否啦,还有人责问:老隋是什么人,还想给兵团写歌子。连队战士们悻悻然,可是毫无办法。
  从那时起,我发现老隋脸上的光泽没有了,显得惶惶不安,也不大爱说话了。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上面的看法,周围的议论又对他那么不利,这时偏偏又有人说那两个舞蹈曲子是剽窃,且以当时流行一首歌曲作例子,说明每一节结尾是一样的。
  在无形的压力下,老隋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有很长时间,连队里听不到他那欢快悦耳的口琴声,那把小提琴也被扔到箱子后边,露出几根断弦……他常常独自在屋里茫然地踱着步子,然后抬起头,自语:“有什么意思?”
  我和连长商量了一下,就把他在科研组的女朋友调来了。连长是个军垦老战士,他不想为几首曲子就把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毁了。
  老隋的女朋友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来连里后就找老隋“训话”:
  “咋的,你整天价钻牛角尖就能钻出什么名堂来?!”
  “我没有——”
  “你神经兮兮的,胡思乱想什么?”
  “我……”
  “告诉你,人活着不是为了几首曲子,看你长得人高马大的,心眼儿却小的像针鼻!”
  老隋在爱情的调教下渐渐恢复了生气,有一次我和几个战友在草滩上听见一曲优美动听的《卡秋莎》,那是老隋的女朋友唱的,伴奏当然是那支比手风琴还嘹亮的大口琴……
  转年,我参军到了酒泉基地,和老隋通过几次信,不久便听说他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当了青岛一所艺术专科学校的音乐老师。
  老隋似乎没有成为作曲家,但我想——音乐、作曲已经成为他青春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致于在宁静的冬夜里,我依然能听见他作曲的《兵团战歌》的雄壮高昂的旋律……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智勇
责任者
隋超元
相关人物
夏明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