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211
颗粒名称: 大麦熟
分类号: S5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对大麦熟花的喜爱和崇拜,以及它在农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大麦熟花是一种朴实而伟大的花,不挑剔土壤,年年自发开花,在村里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作者通过种植大麦熟花,也在自己的小花园里体验到了这份美好。文章表达了对大麦熟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佩之情。
关键词: 大麦熟花 农村生活 喜爱

内容

女人爱花许是一种“天性”,然而爱花与爱花却大有不同。有人爱名贵的花,有人爱娇艳的花,也有人却专门爱长青的叶。我是俗人,偏偏专爱那些“俗花”,尤其喜欢许多人认为不值一顾的“大麦熟”。
  这是搬入新居后不久,我发现家门口有一小片可以栽种的土地,我想它便是我的花园。于是乎四出寻找大麦熟花的种子,把它们种在我的门前。女友们说:“你这人真怪,那么多奇花异草你不种,挺宝贵的地方却种了这一类俗花,这叫土地资源浪费……大麦熟,你听这名字有多土!”
  我大笑:“你们说得不对。由于这种花是六月至八月大麦成熟时开花,所以才叫这名字。这才叫‘名副其实’呐!”
  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大麦熟时,就好像被这花勾了魂。那年我随父亲到武清县南蔡村去看我的姨奶奶,正是麦收的时节。
  我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衣架上,想象着农村的新鲜事儿。一进村,头一眼就看见家家门口都有一片花,相映之下那些土坯房子变得非常好看。那些花长得高高的,叶子像大扇子,花朵儿大得像个小瓷碗,茎也是挺得笔直笔直的。走近一看:花儿的颜色很多,五颜六色相间,十分灿烂。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只见过花盆里的花,哪里见过潋滟的花海?我顾不上问候姨奶奶,就一头扎进花丛中。记得那时我摘了许多花,戴在辫子上,别在衣襟上,插在头发里,还用花把自己围起来,仿佛在幻想中那间土坯房成了小宫殿,而我便是个小公主……玩着玩着,但又害怕起来,心想:我摘了这么多花,是不是闯了大祸?
  但姨奶奶一点也不责怪我。她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不要紧,你尽管摘,大麦熟花不怕摘。明天一早,它还会开这么多花!?
  “真的?!”我高兴地跳起来,陶醉在花的王国里,玩得尽兴极了。
  于是,我知道这种花叫大麦熟,更爱上了大麦熟花。听姨奶奶说,大麦熟是为穷人开的花,它不需要栽培,也不挑剔土壤,年年自己发芽、开花。麦收时是农民们喜庆的日子,大麦熟便一齐盛开,如同向人们预报丰收的喜讯。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大麦熟,有的是自家人种的,有的是风吹来的种子扎下了根;但只要它来了,便心甘情愿地“住”下来,年年盛开。
  大麦熟开花的日子,也是村里女人们的节日。窗台上有花,灶台上有花,衣服上别着花,发鬓上插着花。村里便到处是花,到处是欢声笑语了。
  从那时起,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寻找大麦熟花。我发现,在花园绿地、厅堂楼馆里很难找到大麦熟的踪影,而穷乡僻壤却常见它们一群群、一簇簇地挤在一起怒放。它不像别的花那样矜持、娇贵,也不像一些花那样一见阳光就低头羞情。它是那么朴实,那么诚恳地为普通人家点缀出一角美丽的空间,使他们在疲惫中能稍稍休息。它又是那么顽强,无论什么环境、什么土壤,都能够盛开出一片辉煌。它不以浓郁的香气袭人,不以缤纷的色彩炫耀自己,而是朴实地装饰着普通人家的生活,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格。
  我几乎崇拜大麦熟了,它平凡而伟大。
  我撒下了大麦熟的毛茸茸的种子。几天之后便长出了许多小苗苗,每株小苗上都长着两片心形的嫩叶,显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现在又到麦收的时节,我的小花园也“火”起来了:大麦熟花盛开了!黄、白、粉、红各色竞相开放,引得邻居们都来“参观”。其中有一株墨紫色的尤为奇特,花朵红中显黑、黑中见红,色泽深沉而凝重。
  大麦熟花是我的朋友,是我那小花园的主人,我越来越喜欢它。
  作者简介:董秀娜,女,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作品以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为主,近期发表了报告文学集《相约在新世纪》。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秀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