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郭庄子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快了,大的难以描述;快的让人目不暇接,犹如今天的画面在记忆中还没保存好,新的画面又扑面而来,使人恍若梦中……然而,沧海桑田毕竟留下许多回忆——
二十多年前,随父母搬到郭庄子大街,居住在启元茶庄身后,即现在的华夏之林地界。在一片低矮的小平房中,陡然立起五座三层小楼,犹如羊群中出了几匹骆驼。当同学们听说我是住在郭庄子的楼房时,他们目光中都流露出几分钦羡;因为郭庄子大街,自世纪初“老龙头”火车站建成后,各地客商蜂涌而至,业经历史沿革出现了许多历史名家名店,如:“墨家老药铺”、“启元茶庄”、“宝华成布店”、“南味食品店”、“大昌酱园”等,这些老家号的门脸尚且都是一色的平房,可想而知住上新盖的楼房是多么显摆的事呀!
我曾多次去过周围的同学家,映入眼帘的却都是一间挨一间的小平房,厨房挎着小煤屋,有的是下雨就掏水的“三级坑”,有的是老少三代同居一室。我真难以想象,小小的居室中怎么能睡下五六口人?曾有人戏言:有一家人多床窄,夜里睡觉得喊“一二三”同时翻身。说是笑话,但使人嗅到几丝苦涩味。
郭庄子人烟稠密、车水马龙,却很少看到绿色。不是没有绿色,而是在一间紧连一间的斗室,把原本就很少的绿树都遮挡住了。
郭庄子人出门便要走老地道。老地道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早已危陋不堪。下雨时水深到膝,雪后陡坡滑得像镜面,多少人望而兴叹。而主干道一——郭庄子大街也是曲里拐弯的胡同,只要两辆汽车,足以堵塞半条街面。我曾多次在拥挤的人流中扶着自行车作蜗牛行,时间都浪费在马路上了,空添了几分无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郭庄子人终于因为华夏之林的崛起,而看到了希望。
华夏之林建筑设计创意是集中华各地建筑风格于一地,呈华夏之美景,兴建一个集办公、商贸、金融、科技文化为一体的外省市机关驻本市的“使馆区”。她占地仅有28.2公顷,却吸引着全国多家驻津机构实地考察,到94年底已签约的有二十多个驻津单位,引资10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
我们河东人“借鸡下蛋”,将各省市的资金融进了本区危改的城市建设,犹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一切都在快速运行中。各驻津大楼相继开工,新疆的军垦宾馆、内蒙古的金马大厦已然挺立在华夏之林;欧式的江西大厦,15层的美震综合楼和住宅小区,24层的津贸中心大楼正在紧张地建设,转瞬间大厦林立,鳞次栉比。我家住的三层小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而郭庄子的大多数住户已随着华夏之林的崛起而喜迁新居,小平房变成历史的陈迹。
今天,站在华夏之林看新开路的变化更是大得惊人,高高矗立的邮政大厦,马三立公寓,新建的工人医院,汉白玉雕砌的巨福园商城拔地而起,还有:开通了华昌大厅,春华里拆迁,南衡街拆迁,郭庄子拓路……
至今还固守在郭庄子大街边上的南味食品店可以作证,狭窄拥挤的郭庄子大街不见了,新拓宽的郭庄子大街6部汽车可以并行,东站后广场、李公楼立交桥,皆在视线以内,那平坦的路面像坦荡的大海,连看一上眼都感到心旷神怡!
路边的大树可以作证,你过去囚禁在低矮潮湿的小院内,缺少风雨沐浴和阳光的抚育,如今你挺立在新拓宽的郭庄子大街的道旁,一株株生机盎然,就像勇敢的卫士。新街绿树、草坪,展示了郭庄子亮丽的风姿。
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小小的华夏之林正是河东巨变的缩影。房变、路变,莫如说是河东人的观念在变、思想在变。改革开放搞活了河东人的脑筋,解放了河东人的手脚,开宽了河东人的视野;河东人招商引资、拓路带危改的精神将彪柄史册。
我站在华夏之林,眼前那一座座摩天大厦,犹如昂起的龙头,愿这“新龙头”能翻云覆雨造福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