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博州有位清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看京城上司的来信,他令差人点上官烛,仅读了一半,又令差人吹灭官烛,点上自家蜡烛,这使差人不解。后来得知后半信写的是他留京家居私事,从而吹灭官烛,点私烛。这点区区小事,在这位清官眼里则公私分明。这位清官守住“小节”精神则令人敬佩。
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点,也会摧毁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深渊。古往今来,这种事例屡见不鲜。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的,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见利忘义、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为谋私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为人民痛恨的贪官。
“祸患常积于忽微”有些位尊权重者,对“小节”漫不轻心,疏于防范,认为吃请一顿,收受小礼品不过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不搞大的腐败,犯点小错误,组织会宽容原谅;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睢腐败都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就不知“大必起于小”,千里长堤的溃决往往是小小蚁穴造成的,小节不保必失大节,胡建学的堕落就是例证。
俗谚云:金钱如粪土,气节胜黄金。清人张伯竹曾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就是说,贪占小便宜不仅使人失去人格气节,而且会导致走向堕落腐化。为官者切切要守住“小节”修己以正风,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