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牡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094
颗粒名称: 我画牡丹
分类号: I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牡丹被誉为国花,她的华贵富丽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画家们对牡丹的描绘也是众多且独特。纵观历代画家画牡丹,各具特色,让人赞叹不已。现代画家对牡丹的表达更是多样而独特。我也被牡丹的美丽所感动,画了一幅牡丹作品来表达我对国花的独特感受。绘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展现。通过绘画,我希望寓意繁荣昌盛的寓意能成真,祝福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
关键词: 河东区 牡丹 国花

内容

古今牡丹一直被人们誉为国花。她的华贵富丽独有的气质倾倒了历代诸多文人雅士,有多少赞颂牡丹花的诗词歌赋,成了千古绝唱。牡丹花也常被借喻为女士之高雅气质,如“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之修辞在古典书籍中屡见不鲜。
  牡丹之所以为人所偏爱,原因有三。一则她的形貌;二则色彩;三则特殊的药用价值。我国牡丹产地不少,唯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是国人熟知的两个牡丹之乡。据说当年《聊斋》中所撰写的有关牡丹花仙之动人故事,是蒲松龄先生观赏了两地的牡丹之后,被她亮丽华贵的姿容所感动,随即产生了牡丹花仙的动人构思,足见牡丹花的天生丽质也是文人雅士创作灵感的一个源泉。
  画家画牡丹,从古至今亦是不胜枚举。隋唐以来,牡丹一直成为画家笔下的摹写花卉,几成永恒的绘画题材。而纵观历代画家画出的牡丹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重写于形;有的重写于神;有的重写于色;有的神形兼备;有的神形色皆俱一纸,使人叹为观止。现代画家专攻牡丹的不少,亦都抒发各自对牡丹的独特感受,这实乃难能可贵。笔者也对牡丹独有领悟,也幸逢良机多次去菏泽,洛阳旅游兼而写生,油然产生了摹画牡丹的冲动。今年是建国50周年,时逢中秋佳节,我一时来了画欲,便画了一幅牡丹,以示对国花的感触及领悟。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情感的渲泄,一种见解与追求,一个重新演绎的故事。画家写画自己的认识、感受,表现自己的个性。但画技与感悟是两回事,画技是是技法;领悟是神韵。当然,今天画“花开富贵”之初衷是企盼,如今神州大地繁花似锦,华夏一派升平祥和,我们的国家前程似锦。
  这便是我画牡丹之所以然。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汝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