艄公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033
颗粒名称: 艄公桥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城乡接合部的河埠头新建了一座悬空铁架拱桥,而这个渡口原来的艄公老雷也因此失去了工作。作者作为人大代表,曾向老雷询问他对建桥的意见,老雷表示支持。然而,在建桥剪彩仪式后,老雷因心情不畅倒下,最终去世。作者深感惋惜,建议将这座桥命名为“艄公桥”。
关键词: 河东区 散文 魏锡林

内容

每当我看到那座悬空铁架拱桥时,脑海里便油然闪出渡口艄公老雷的身影。
  大约十几年前,在城乡接合部的河埠头,新架起了一座大跨度的悬空铁架拱桥。这是东西贯通的必经之地,是连接郊环线的要冲。
  建桥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渡口,老雷就是这个渡口的艄公。据说,清朝年间这里就是一个渡口。老雷从记事时起,他老爹就以摆渡为业。
  老雷上过几年学,据说还当过兵。复员后,子袭父业摆渡,一干就是30多年。后来,老爹去世了,老雷仍继续为东西两岸的乡亲们摆渡。从黎明到夜深,风餐露宿,顶风冒雨,从不停歇地为乡亲和过往行人撑篙摇桨。船票不贵,一角一位。有时乘客说没带钱,只要和他说一声,他就笑一笑,点一点头,让你过去。村里人说,曾有一个姑娘嫁给他;但这个姑娘耐不住寂寞与清贫,后来终于离他而去。此后,他一直过着鳏居的生活。
  那几年,物价作了调整,船票每人五角。但人们都不嫌贵,乐意花钱图个方便、节省时间。市场经济时间就是金钱嘛!因此,老雷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吃穿用度不成问题。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许多选民要求我写议案,呼吁政府在这里建一座桥。
  一天,我乘摆渡过河办事,我想趁此机会听听老雷的意见。因为,这儿一建桥,就等于断了他的财路、他的生活之源。我以聊天的方式询问道:“雷师傅,如果这儿建一座桥,不是省了您风里雨里、辛苦摆渡了吗?”他一脸严肃的说,“那敢情好,方便群众,繁荣经济。俗话说,‘修桥铺路,积德行善’……好啊,好啊……”
  因为他脸色黝黑,又有很多皱纹,很难看出他的表情,也听不出他的话的感情色彩,不知那话是正话还是反话。
  “政府有计划建桥?”他问。
  “只不过是个建议,还不知道政府财政力量如何?”
  “请您说说,哪里河面最短?在哪里建最省钱?”我又问。
  “就是我摆渡的距离最短,在这儿建最省钱。我的先人实地测量过……”
  自从和老雷谈过话以后,我下定决心领衔撰写建桥的议案。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论证,我终于把议案写完,在一次人代会上交上议案。很快议案得到了落实,市政府把建这座桥列入为人民办的实事之一。
  经过7个月的测量、论证、施工,一座现代化的悬空的铁架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在大河上。
  剪彩通行那天,老雷也来了。望着欢乐的人群,我似乎觉得他脸上呈现出一副嗒然若失的样子。我分明看见他那干枯的脸颊上闪着泪花。
  剪彩仪式后,老雷随着人群,蹒跚地走在桥上,他显得十分苍老。我想追上他,和他攀谈几句,想以一位人大代表的身份,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帮他一把。因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朝夕为伴的摆渡工作,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但人流、车辆很多,我挤不过去。
  没想到,当他走下延伸桥的时候,打了个趔趄,身子骤然倒了下去。人们围过去,立刻把他抬上了一辆“夏利”车,奔赴最近的医院。然而,到了医院,往下抬的时候,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发黄了的“战斗英雄”奖状,还有一张为建桥工程捐献的8万元人民币的收据。遗物中,除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外,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后来,在人大会议上,我又补写了一件议案:建议把这座桥命名为“艄公桥”。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魏锡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