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石
记忆中的家属院里有一座巍峨水塔,塔旁有小山似的一堆块儿煤,那是部队拉来的生活煤。因其中二性子煤多,煤不好烧,特别是多一半是硬匝匝的煤石,各家可随便取,不要钱。到煤石堆上捡煤就自然成了孩子们的活儿,常见仨一堆,俩一伙在煤石堆上,专拣那种块不大,黑油油亮闪闪的小煤块,像挖宝淘金似的,我想在煤石堆上捡过煤的孩子是不会再浪费煤的。
每年数九寒冬,煤堆冻成了冰山,煤石冻成了冰疙瘩,拾煤变得非常困难,除了簸箕外,还需要带上铁条和榔头,拿铁条当钢钎对准冻得结实的煤堆,再挥动榔头,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块一块地往下砸,这种事没有大人的要求,都是孩子们自觉地去做。但就在家属院门口不出十米的地方就是钢厂,厂区马路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焦炭,用小铲三下两下就比在煤石堆上捡的煤多、且质量好,但却没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去捡。这停产的钢厂没有院墙,也没人看守,可部队家属们都认为那是非分之举,是取不义之财。那时,从官兵到家属,都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摘葡萄
14岁到天津上中学,暑假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红光农场劳动,帮助农场收水果。当我们一进果园,便看到原平黄梨压满枝头,几乎坠到地上,在枝蔓苍翠的葡萄架上缀着一串串淡紫色的葡萄,心中都很兴奋。
第二天劳动时每人发一把剪子、一只篮子,去摘葡萄。成串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枝条上,葡萄架枝繁叶茂形成长长的一条走廊,而只有你一个人,你就是随手摘几颗放进嘴里也没人注意,此时烈日炎炎、口干舌燥,却没有一个同学往嘴里放一颗葡萄,因为这是纪律。葡萄是农场的、也是国家的。偷吃几颗葡萄,本算不上什么事,可是头上有太阳,胸中自有一颗赤诚的心,也许人世间最不易欺骗的便是自己的心。
我开始懂得:人的思想境界源于理念和信仰。
生命之约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好了,然而有些人信仰却淡薄了,理想变得苍白了。每当我提及那时那人那事时,甚至会有人奇怪地问:你怎么那么傻认真呢?
但是当今年春节我在电视节目中,偶而看到一个老战士,坚守生命之约,每年1月14日从外地来津为天津战役中牺牲了的战友扫墓,且50年如一日的事迹报道后,我不禁热泪盈眶。漫长的五十年,五十个充满了希望、期待、回忆和祈祷的日子,它是默无声息的,但都有着高尚的内涵。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这是战场上订下的生命之约。战友们中间仅他一个人活下来了,再没有第二个人去要求和督促他,然而他信守自己诺言,活着就要为战友们扫墓,最后还要把自己的骨灰和战友们埋在一起。这是多么自觉而高尚的行为呀!他心中所想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在九泉之下的战友们是多么壮烈和可贵!比起他们的流血牺牲,他历时50年的扫墓不觉得冤,他觉得值。这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配着他高尚的行为。如同陈景润解析“哥德巴赫猜想”用6麻袋纸来演算,都源于一种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必然。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信仰是人精神上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