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理顺居民群众情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893
颗粒名称: 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理顺居民群众情绪
分类号: F24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直沽街是一个老城区,面临着困难户和拆迁户的问题。街道采取了多项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建立再就业基地,帮助14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街道还探索了社会扶贫帮困的新形式,帮助特困户得到援助。街道党委经常召开思想分析会,处理倾向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在面对“法轮功”活动不稳定因素时,街道采取了工作组入户做工作,组织练功者退出组织。街道积极参与城市改造工作,并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街道通过正面教育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了良好社区氛围。
关键词: 河东区 下岗职工 再就业

内容

我们大直沽街是个老城区,在15000多户居民中,有困难户136个,拆迁户6650个。街内有大小企业100多家,一些企业不景气,有的医药费不能报销、有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双下岗”户就有160多个。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我们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把正面讲道理和办实事结合起来,着力理顺居民群众的思想情绪,保持了社会局面的稳定。
  我们把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下岗职工中最难找工作的是那些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的女职工,而社会上家庭服务员的需求量很大,她们最适合,可又最不想去,怕别人看不起。我们挨门挨户地做工作,动员她们大胆冲破世俗观念。目前全街共有28人从事家庭服务工作,有的月收入达到800多元。在她们的带动下,许多下岗职工转变了观念,树立起自强自信的意识,重新再就业,干出了业绩,赢得了尊重。下岗职工孟维,是个年轻的女同志。她克服了对清洁工的偏见。主动选择了物业管理小区清洁工的工作,担负11个楼栋的卫生清扫、擦洗、垃圾清运。她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受到了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的好评,还被评为区级文明市民标兵。下岗职工吉影,是个青年党员。居民区党支部换届时,我们把她作为候选人。开始她不愿干居委会婆婆妈妈的事。街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多次到她家做工作,说服她走上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兼妇代会主任的岗位。她认真学习,积极工作,先后被评为“河东区十佳杰出青年”、“河东区巾帼十面红旗”。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职业介绍所、再就业服务站、家政服务队三个再就业基地,帮助14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我们还积极探索扶贫帮困的新形式,从1996年开始,建立了社会扶贫帮困网。到目前,共有部队、机关、企事业、学校、个体育等60多个单位入网,百余特困户在经济上得到了援助,在精神上得到了鼓励。
  街党委经常召开居民思想分析会,研究居民群众思想动向,对倾向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抓住不放,及时做好工作。前一段时间,由于部分群众参加“法轮功”活动,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我们马上行动,很快摸清了我街8个练功点和160名练功者的底数。对本街69名练功居民逐个建立《修炼‘法轮功’人员情况登记表》,各居委会实行责任制,然后逐一到家中做工作。7月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处理和解决“法轮功”的新闻后,我们组成工作组,每组负责2~3个练功者,入户做工作,与练功者一起看电视,谈观后感,并对练功者提出“一退五不”的要求,即:退出“法轮功”组织,不参与,不串联,不聚集,不上访,不进京。现在,我街参与“法轮功”修炼的党员和群众已全部退出“法轮功”组织,并表示从思想上与“法轮功”组织划清界限,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主动交出有关“法轮功”的书刊、资料等物品。
  这两年还是大直沽街危陋平房改造力度最大的两年。为了把这个群众十分关注的好事办好,危改任务一下达,我们就配合开发商做动员,向居民群众讲危改的意义、政策,讲大直沽发展远景,入户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立即做好与开发商的沟通工作。拆迁片与未拆迁片连接处是矛盾多发点,在那里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一些困难户找不到周转房,党员干部就义务帮忙。对拆迁、还迁中群众遇到的问题,我们尽最大努力解决。荣兴公寓是我们第二个还迁的小区,1100多户居民还迁时,小区的水、气、路都没有到位,不完全具备进住条件。没多久,小区就垃圾成山,臭味难闻。居民怨气很大,准备上访。我们一次次的反映、一次次的协调,但开发商也有一些克服不了的困难,暂时无法兑现承诺。怎么办?党委决定组织街道干部义务劳动,帮助居民清理垃圾。现在荣兴公寓配套已全部到位了,双气,双水,花砖,绿地,凉亭。居民的怨气变成了对政府的感激。一位老人说,做梦也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真心实意地为居民群众解难题,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办实事;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说的话有人听,有上访的叫得回来。这些年,我们通过街党校、市民学校开展正面教育,通过“学守则、讲规范、夸邻居,月评十佳新事”活动、“美在家庭”系列活动,倡导互敬、互爱、互助的文明新风,都得到群众的热情响应。社区形成了良好氛围,居民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