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年过七旬的老党员王伍在看津城活动中激起炽热的爱乡情,在街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通过在居民区内设立阅报栏并自费订阅报纸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政策,每日风雨无阻及时更换报纸。阅报栏如今已成为中山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离休干部王伍家住在中山门互助南里。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组织百万市民开展了“看津城新貌,庆建国50周年,树创新意识,展跨世纪宏图”活动。做为一名已有51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大爷以其72岁高龄积极投身于这一活动之中。当月下旬,王伍经过详细了解后,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带着老伴、孙女先后乘公交630、642、643、656、905路汽车,从中山门出发参观了华苑小区、食品街、国际大厦、八里台立交桥等集中反映我市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城市景观。参观时王大爷边看边琢磨:“天津市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应完全归功于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我是一名老党员,应该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大爷决定自费订报,设立阅报栏,宣传党的政策。他的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的中山门街党委的大力支持。仅用一周时间,街党委就在居民区内树起了一面铝合金阅报栏,“王大爷阅报栏”从此诞生。从那时起,读报学习之风迅速成为当地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互助南里航道居委会主任李桂珍介绍说:“自从有了这个阅报栏,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9点,这里站满了看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群人。大伙儿都说,王大爷给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儿。”据王伍老人介绍,阅报栏让他结识了许多朋友,每次换报总有人抢着给他帮忙。雨天,有人给打伞遮雨,风天,大伙儿围在一起挡风。有时报纸晚到一会儿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说:“王大爷,我帮您换报来了!”后来大家熟悉了,不少人在王大爷换报时跟他商量。有的说,这段股评不错,我想把它剪下来留着。有的说,那段新闻太好了,我想拿回去给老娘念念……对此,王大爷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全部满足要求。如今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王大爷的阅报栏出了名,它不仅拥有许多名忠实读者,而且还成了中山门地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