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携手架起团结友谊的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758
颗粒名称: 军民携手架起团结友谊的桥梁
其他题名: 河东区双拥工作纪实
分类号: E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东区在双拥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努力,区域内建立了牢固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军队和军属提供全面服务和支持。同时,区域内的机构、院校等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共建项目方面,建成了河东公园、各种道路和商场等,改善了环境和硬件设施。全区军民的共同努力和奉献,使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涌现了许多拥军模范和典型人物。
关键词: 河东区 双拥工作

内容

每当夜幕降临,十一经路过街桥上方那幅“欢迎您到河东双拥模范城区来”的霓虹灯大字标牌红光闪烁、鲜艳夺目,它使每个到过河东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有一种浓厚的双拥社会氛围,军人和优抚对象更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双拥热潮在40平方公里的津沽大地上升腾涌动,全区军民用深情厚意、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首首“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诗篇
  这里是一片双拥沃土
  河东区有17个街、286个居委会,两万多名优抚对象,1913户烈军属和516名革命伤残军人。还有57个国有大中型企业,数十个团以上驻区部队,这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几年来,经全区党政军共同努力,九四年、九六年曾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河东区经济、文化、市容、环境等方面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全区军民并肩战斗的成果。但是,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全区军民并没有满足,他们提出了“勇奋进,再攀登,夺取双拥三连冠”的响亮的口号。
  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后,我区广大军民目标明确,矢志不移。在今年召开的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俊杰同志要求全区军民加倍珍惜双拥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双拥工作,全面启动“爱心献功臣、手拉手帮战友”工程,再创双拥新辉煌,第三次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
  “再创辉煌,夺取三连冠”的工作目标掷地有声,它催人奋进,它像冲锋号角,吹响了河东区军民团结奋进的同心曲。而“立足巩固,着眼创新,面向基层,务求实效”。已成为我区党政军领导的共识。
  为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年初,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双拥工作机构,建立了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区双拥办十一个系统的双拥组织及各居委会、各基层单位双拥工作人员组成,建立了四级双拥组织网络体系。全区750个各级双拥组织横到边、纵到底,整个网络覆盖全区。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双拥工作的开展。
  急部队之所急,想驻军之所需
  “再紧不能紧部队,再难不能难军人”是我区各级领导开展双拥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每年春节或“八一”建军节,区五大机关领导都要带领全区各职能部门到驻区数十个团以上部队征求意见,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涉及到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区领导都亲自批示,或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使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当区领导走访时得知:担负河东区治安保证重任的武警某部队四中队,驻地存在吃水难、洗澡难的问题,于是区双拥办主任亲自出马,找到自来水二站,商量解决办法,只用了两天时间自来水二站就免费为部队更换了地下管道,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
  而去年刚刚进驻河东的某部队,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就是地方政府的“父母”官。区委书记和区长到部队嘘寒问暖做好服务工作,受到官兵一致好评。区教委还将该部队的四十多名需要转上学的子女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予以接收安排。随军家属的安置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河东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相应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为部队办实事的力度。今年区双拥办、人事局、劳动局、区工会已举办了两次大型军嫂安置洽谈专场,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增加了成功率。据统计目前已有230多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聘用意向,56人已找到适合的工作。各街职工介绍所也免费为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提供就业机会。区工会、区劳动局还专门办理了军嫂求职卡。
  “面对面服务,实打实拥军”,利用各行业优势,开展拥军工作又是我区“双拥”的一个特点。期间先后出台了行业拥军11条规定和八项措施,确保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过去的单纯服务、奉献,发展到制度化服务与规范化服务相结合;从单一的局部性办好事,发展到综合性、全面性的办实事。我区名闻遐迩的“老妈妈拥军服务小分队”,长年活跃在军营,被部队官兵誉为“九十年代的妇救会”。
  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的功臣
  那些曾经为解放新中国而献身为共和国建设做出贡献;为现代化国防事业奉献一切的最可爱的人们,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厚爱,其中特等伤残军人孙贵起被聘为河东骨科医院名誉职工,常年得到医院的帮助、照顾。为解决就医难的问题,区里为6名特一等伤残军人配备了保健医生,定期入户送医送药。
  为落实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区民政局在加强服务管理的同时,增加经营工作力度,去年创收18万元,使老干部生活得到了改善。
  军爱民胜亲人,第二故乡献爱心
  运输工程学院学员11队,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而驻河东某部队帮助蓟县妇女丁秀芬一家的事迹更是催人泪下。就是这些“最可爱的人”通过一件件凡人小事体现了人民子弟兵的爱心。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海河防汛有他们;植树造林有他们;清脏治乱有他们;重点工程建设也有他们。’95世兵赛,天津战役纪念馆工程、周邓纪念馆工程、官港森林公园、大无缝钢管厂、天津大港发电厂扩建工程……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
  科技助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聚军力、民力于建设,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力,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内涵。
  驻区部队科研部门、院校将一些效益好的科技成果无私地帮助地方政府振兴经济。其中,卫生装备研究所向地方转让了制氧机、医疗保健箱技术,一年创效益50多万元。渤海石油公司的七个压载船,每年要搞一次例行防腐除锈。自从使用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转让的“灭锈王”后,缩短工期近一半,且每年节省费用近10万元。近两年来,运输工程学院先后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9项,向24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帮助地方企业获经济效益300万元。该院还发挥师资和专业优势,为地方委培大学专科生150人。
  用智慧和双手浇灌军民共建之花
  共建“一二三四工程”,再一次拉动了全区双拥工作。如其中河东公园的建成,不但从根本上治理了发电厂吹灰的恶劣环境,还为河东增添了一景。万东马路、前进四条两条路的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行路难问题;三个商场的共建,不但改善了其硬件,以优质服务享誉四方;四片文明社区的扩大,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提高。现在,共建活动不断向学校、市场、道路、街道、企业延伸,气势恢弘的双百共建工程,已顺利完成。
  你们的故事,将永远在津沽大地上传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军人用实际行动感召着我区的群众,他们的事迹在百姓中广为传倾。全国“十佳拥军模范”城、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军民模范李志军、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王绍勤、全国“老有所为精英”李立焕、全国“学雷锋积极分子”李秦兆,市级“爱国拥军模范”刘兆新、刘子兴,市级“全国爱民模范”郭风鸣、“军民共建最佳个人”林则惠和模范杨启东等已成为全区双拥工作的旗帜。今年又涌现出“一等伤残军人”刘庭台和运输工程学院侯勇为代表的一批新典型。他们是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双拥精英,他们将推动我区双拥工作进入新的、更加灿烂辉煌的历史界面。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炜
责任者
郭俊杰
相关人物
郭风鸣
相关人物
刘兆新
相关人物
刘子兴
相关人物
李秦兆
相关人物
王绍勤
相关人物
李志军
相关人物
李立焕
相关人物
林则惠
相关人物
杨启东
相关人物
侯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