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双休日,我家三口人都要读书。
历史上早就有“读书明智,知书达理”的古训,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在三十多年前被“四人帮”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当时,我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大学毕业后,我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深知“台上十分钟”与“台下十年功”的关系。因此,我把读书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而妻子学的文科,十几年来又一直从事“爬格子”工作,所以,她也把读书作为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多年来,读书不仅是我们夫妻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我们做人的立身之本和高雅的精神享受。因为书读多了,知识底蕴丰厚了,就可以提高修养水平,使人生追求、思想道德境界高尚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有所作为,必须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与学识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知识多了,学的多了,精神境界也就高起来。反之,放弃了学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必然要落后,甚至可能滑向颓废堕落的泥坑”。确实,读书使我和妻子心有灵犀走到了一起,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俩都属工薪阶层,物质生活不丰裕,并且我们也没有打麻将、跳舞、逛商场的嗜好,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最大的享受。我们夫妻不仅自己读书学习,还经常向独生女儿灌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深奥哲理。在我俩的影响下,女儿自上学识字起,就被书的海洋深深吸引住了,也迫不及待地要去遨游、探索。就这样,我们全家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把书读好,我们充分利用一年中百多天的双休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可以说,双休日读书已成为我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温馨洁静的家庭读书氛围令我们陶醉不已,而逛书店、书市也是我们双休日的“保留节目”。我家有上千册藏书,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人物传记、政治理论专业书籍等,都是在节约其他开支的情况下,一本一本积累起来的。真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居室虽小,却充满了书卷气。另外,我和妻子每人都办了一个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从而创造了三人同读一本书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个月按预定计划能读完一本书,富余时间,三口人徜徉于学海书林之中一起进行探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讲出来,有时认识一致,有时争论不休,这善意的“争吵”,更促使每个人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多年来,大部分书籍都是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家庭氛围中读完的。此外,我们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做读书卡片,积累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多年来,我们吸吮着知识的养分和力量,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我在军内外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天津市“八五”重点书目《毛泽东哲学思想辞典》的撰写工作,曾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政治理论教员。妻子也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杂文、通讯及文学作品400余篇,数十篇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她所创作的一些歌词被专业刊物刊登并被专业团体谱曲演唱,主要学术成果已被列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
利用双休日多读书、读好书,决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美妙无比、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毫不愧色地说,我家的双休日是积极充实、富有意义的,我们没有虚度时光。我们要把这项有益的家庭读书活动持之以恒,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