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年第一场春雨悄然光顾津门,春寒料峭,路上的行人都裹紧了衣服匆匆地赶路,而在十一经路立交桥下,却有许多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构架通讯线路,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树线塔的树线塔,架线的架线,光缆线在他们手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着……
此情此景使经过的路人都不禁回首注视一番。这到底是哪个单位呀?原来,这是河东有线电视中心的领导及工程部的同志们,连续数日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场面。当光缆线路的端点终于拉进河东职大的院内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河东有线电视中心是今年3月份在区“两会”期间接到区政协委员齐义长那份《关于发展我区教育事业,为河东职工大学引入有线电视》提案的。当天中午,他们立即派一名主管副台长带领有关人员亲临现场了解情况,进行实地勘察。
河东职大坐落在河东区张贵庄路上,倚角于铁路线和十一经路立交桥之间,是电视信号的“盲区”。河东职大曾经向许多电讯单位求援,都因投资过大而搁浅。1987年该校与河东电大合并,但“电视大学无电视”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全校师生,制约着学校的升级和发展。摸清情况后,有线电视中心的领导深感落实这一提案的紧迫性和解决这一难题的艰巨性。在碰头会上,中心主任张国平一边听取汇报一边迅速思考着: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受电磁波干扰强烈,是卫星接收盲区,安装有线电视线路又是死角,且主干线够不着,重新架线,还要跨过铁路线,光成本费就需要几万元。而我们有线电视中心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投资建设的地方还很多,怎么办?
这时,有的同志提议,打份回复函,向政协委员解释一下,等时机成熟时再做安排。这时,张国平主任攒紧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站起身子,手臂一挥斩钉截铁地说:“不行,难度再大也要办!”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国平主任常对同志们讲这句激人奋进的话。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深深体味得出每份提案的份量,它凝聚了政协委员几多心血,包容着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希冀和渴望。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个政协委员,更应该把每一个提案处理好。会议结束前,他说:“这项提案作为我们中心的‘一号提案’要立即实施。”
此后的一个多月,区有线电视中心在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会同区政府提案办的同志一次次到市道桥管理所和铁路道管部门进行商榷。他们的诚心感动了这些单位的领导,使安装工作由坚决不同意——到帮助想办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线电视中心的二十几位员工,经过三天的奋战,采取光缆加保护层过桥、过路,从河东有线电视中心单引一条专线直达河东职大的办法,由有线台出资数万元,架起了二千多米的干线,保证学校的电化教学课程5月1日前正式开课。
4月30日,职大校园一改往日的宁静,噼里啪啦地鞭炮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原来困扰他们多年的“电视大学无电视”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当师生们想请奔波劳累了几十天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吃碗喜面时,却发现他们已悄悄地走了,许多在场的师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一号提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解决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烙在办复提案单上。有线电视中心的领导和员工又将目光转向了亟待解决的其他问题上来。繁荣河东,教育为本,他们与教委携手,在有线节目中增设了河东教育专栏、高考问答、小升初难题等6个教育教学栏目,以实际行动支援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
6月8日,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在职工大学召开了提案办理现场会,区政协主席崔治凤、副区长温继平、沈光平及市政府办公厅提案处、市政协提案办有关领导出席了现场会。会上,张国平主任代表有线电视中心汇报了工作。他们提出了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的作法,杜绝提案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为此他们连续三年请政协委员到有线电视中心坐客,开辟了直接沟通渠道,通过面对面的听取意见,交流工作,增强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建立了与提案委员日常信息沟通渠道,定期与委员互通情况,听取反馈意见,接受委员监督;对委员的提案做到每案必复,当时能解决的当时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限时解决,使委员们对中心的办复工作相当满意。委员们说:“中心办复提案工作,质量高、速度快、态度好。”
有线电视中心认真办理委员提案尽心竭力服务基层,推动工作整体上水平的作法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