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子——民族文化艺术的摇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496
颗粒名称: 郭庄子——民族文化艺术的摇篮
分类号: G127.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天津市河东区郭庄子地区从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娱乐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个地区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文章介绍了郭庄子地区出现的各种娱乐形式,包括说书、变戏法、拉洋片、唱大戏、唱大鼓、说相声等,以及这些娱乐形式的发展和演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许多著名文艺、戏剧、曲艺、杂技表演艺术家在郭庄子地区的演出和成长经历,以及这个地区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发展史 郭庄子

内容

郭庄子从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娱乐方面是有名的。由于它特殊的人文环境,涌现了一大批表演和创作艺术家。如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著名相声演员李伯祥、著名相声作家王鸣禄等。郭庄子成为享誉国内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摇篮。
  早在三十年代,郭庄子地道外就出现了娱乐摊点,有说书、变戏法、拉洋片、唱大戏、唱大鼓、说相声等,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文化的发扬地。许多著名文艺、戏剧、曲艺、杂技表演艺术家其本人和前辈都在“地道外”撂地打摊学艺鬻艺。如著名相声泰斗马三立曾跟随师傅周德山(艺名周蛤蟆)在“地道外”学艺演出。著名评戏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鲜灵霞、常宝堃(艺名小磨菇)及常氏世家两代人、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王佩臣,河北梆子艺术家金钢钻、银达子(艺名),老评书艺术家姜存瑞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都在“地道外”成名。
  四十年代,戏剧、杂技、曲艺由撂地“画锅”,打地摊,露天演出相继转入曲艺茶社和娱乐场馆。先后建立了“大平戏院”、“亚京戏院”和“东来轩”、“清和”、“立通”、“义和”(后改名为百花书场)、“胜芳”、“新芳”等书场。著名评戏艺术家鲜灵霞长期在大平戏院演出,著名评书艺术家姜存瑞、顾存德、索存寿、周存含在“地道外”各剧场转台演出。
  五十年代中期组建了河东区书场管理组,将“地道外”长期从事戏剧、曲艺的演员组织起来,建立了“前进京剧团”、“新华评剧团”、“红云北方越剧团”、“河东书曲队”四个文艺组织。此时文艺达到辉煌时期,许多戏剧曲艺界著名表演艺术家长期在此演出。如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赵佩茹、花玉宝、闫孝茹、艳桂荣、郝艳霞、白全福、刘文亨、魏文亮、张志宽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周铁豪、李玉书等都在此演出过。一些久居地道外学艺,受文化氛围的熏陶,促使一大批艺术人才走上艺术之路,成为名闻遐迩的艺术家。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树清
责任者
郭振清
相关人物
李伯祥
相关人物
王鸣禄
相关人物
马三立
相关人物
周德山
相关人物
新凤霞
相关人物
王佩臣
相关人物
金钢钻
相关人物
姜存瑞
相关人物
顾存德
相关人物
索存寿
相关人物
周存
相关人物
骆玉笙
相关人物
赵佩茹
相关人物
花玉宝
相关人物
闫孝茹
相关人物
艳桂荣
相关人物
郝艳霞
相关人物
白全福
相关人物
刘文亨
相关人物
魏文亮
相关人物
张志宽
相关人物
周铁豪
相关人物
李玉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亚京戏院
相关机构
新华评剧团
相关机构
红云北方越剧团
相关机构
河东书曲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