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委依据要把干部推上创新路,把学校推上竞争路,把教师推上创造路的改革思路,激励广大干部、教师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勇争上游,敢为人先,开拓了我区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开拓创新思路
今年年初,区教委按照市、区委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在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创新大讨论,并在全体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树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氛围。创新大讨论,引发了治校治教观、教育价值观、人才标准观的研讨与思考。按部就班教了一辈子书的教师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全过程,从而迸发出许许多多教育改革的鲜活招法。学校在变,教法在变,机制在变,教育者的观念在变。他们在创新上找差距,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确定出重点抓好的三项工作。即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抓好队伍建设,实施“2211园丁工程”,提高干部、教师队伍思想和业务的整体水平;抓住机遇,制定规划,推动规范校建设,启动示范校建设,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多种模式办学,发展基础教育
在创新大讨论的基础上,区教委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方针,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不同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目前,全区以市区重点中学、小学义务教育示范校为依托创设的民办公助学校已达10所(中学6所、小学4所),在校生人数达7298人。以市区重点中学为依托的6所民办公助初中校已实现了“四独立”。统筹分离办学方法的实行,发挥了重点校,示范校的“名牌”效应,为学校带来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区教委充分发挥办学特色校优势,创办5所具有特色的民办公助校,现在校生总数1412人。与些同时,积极鼓励公民个人办学。目前,我区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已分别占区内初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4.05%和6.23%。办学体制改革的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变了过去国办校一统天下的局面,顺应了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弥补了因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快,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困难,解决了近年来出现的初中入学高峰困难,满足了学生家长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择校”的愿望。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区教委重点加大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三项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1.加强对第一周期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力度,对9名市级、93名区级和453名校级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严格的考核;2.开展了推荐评选第二周期学科带头人活动,评选出9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59名校级学科带头人;3.对第二周期学科带头人实行导师制度,重点培养。为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考核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区教委制定下发了《河东区中小学教师考核标准》、《河东区中小学职工考核标准》,“标准”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检查和评价教职工的工作水平、能力和效绩。对一些专业思想不牢固、擅离岗位从事其它职业或因其它原因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者给予了自动离职、辞职或退回人才交流中心的处理。
四、改革投入体制,优化教学环境
多年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严重问题。投入体制改革必须彻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束缚,实现创新。基于这种认识,区教委树立了“吃饭靠财政,发展靠自己,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抓机遇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校办产业以推进经营机制改革为动力,注重抓好经济运行质量,为补充学校教育经费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不足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增效益,学校增实力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多方筹措、合理调配教育资金,政策倾斜,“雪中送炭”,使薄弱校面貌焕然一新。全区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一批学校的教学装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中小学校舍布局调整进展顺利,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面貌进一步改观,我区的窗口校建设工程目前已走在了市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