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榆钱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464
颗粒名称: 相逢榆钱儿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回到家乡看到榆钱的情景,勾起了对童年时代艰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榆树的深厚感情和祝福。文章以情感为主线,穿插了对榆钱的描写和对故乡新一代榆树的期许,呈现出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和诗意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散文 榆钱 艰苦生活

内容

当我春天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满眼圣洁如初的榆钱儿一下子滋润了我枯涩的双眸。
  多少个日日夜夜,风尘烟雾锁断了我与榆钱儿的脉脉深情,那一片灿烂芬芳的记忆已渐渐存留于苍白凄清。数千回的潮涨潮落,数万回的云卷云舒,我独坐在远离榆钱儿的平庸的日子里,看不到榆钱儿的亮丽芳容,我好想你哟,榆钱!
  如今,那一串串金条银条、冰凌冰挂般的榆钱,又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他们像魔棒一般,撩开了封锁住我记忆的尘雾。
  那一串串的榆钱,曾是我孩提时代的食粮。青黄不接的三月,蕃薯秧子和豆饼渣子煮成稀烂的粥吃不了,地里的苣荬菜也长大变苦不能吃了。这时,榆树就像干枝梅一样,未长叶先开花。从它们刚开始长出高梁粒似的花蕾的时候,我就翘首盼望榆钱快快长大。它们好像懂得我的心事一样,不多日子就都啪哧啪哧地爆开了,再过七八天,本来薄膜般的花瓣,像涂上一层油脂,开始变厚而且变大了。同时,两片花瓣合成一个圆圆的荚,里面装着细粒的种子。这时候,我就腰系一根绳子,绳子拴上一个竹篮,光脚爬到榆树上。在向竹篮里捋的时候,我先捋几把塞到嘴里嚼着,滑溜溜、甜润润,边嚼边往篮子里捋,不大功夫,就捋满一篮子。提回家里,母亲把它们洗一洗,掺进一成的玉米面,上锅一蒸,就成了美味的“榆钱巴”啦,盛到碗里,浇上点蒜末,吃起来不亚于山珍海味。但不过七八天,树上的榆钱就开始发白,最后变干,随风飘落下来。这时,我又在“春尽榆钱堆狭路”的地方把它们扫起来,或用针把它们扎起来,然后用锅一炒,吃起来比瓜子、松子都要香。
  长满榆钱的榆树,没有牡丹那样华贵,没有柳树那样娇柔,有的只是粗犷与憨厚,它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枝叶伸向天空吸取光热,暗自茁长。在整个春季群芳争艳的时候,它不动声色,等到桃李芬芳够了,杨柳舞弄够了,这时,它巨大的树冠上才突然爆开出一片片繁花簇锦来。即使如此,却因为它的花完全没有花的姿容和娇艳,而且骨朵太小,很难分得清每朵的样子,所以除了植物学家很少有人承认它是花。
  靠吃榆钱度日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下一代,想象不到那吃榆钱的岁月艰辛;但榆树还是有的,我眼前出现的榆树就不再是记忆中的榆树,它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故乡新一代的榆树啊,请接受游子深深的祝福。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洪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