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虹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406
颗粒名称: 游钓虹鳟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怀柔县境内的一次垂钓虹鳟鱼的经历。文章描述了垂钓前的准备工作、钓场的环境、使用的钓具和鱼饵,以及两次成功钓上虹鳟鱼的过程和感受。文章重点强调了虹鳟鱼的野性和垂钓的刺激性,以及作者在面对大鱼时的应对策略和心态。
关键词: 虹鳟鱼 垂钓经历 怀柔县

内容

凌晨四时许,我们从天津出发。六时半左右,中巴已行驶在京郊怀柔县境内重重叠叠的山峦之中。
  熙熙攘攘的垂钓客早已唤醒了沉寂的山谷。人们在做各种垂钓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到出售渔具的商店购买钓饵、柳虫、鲜活的小白鲦、切好的墨斗鱼片、香肠片、面包块和炼制饵;有的选购拟饵:有购买专门用于垂钓虹鳟的钓钩、铅坠、浮标。我选择了用塑料桶装着的鲜活小鱼钓饵。经验告诉我:虹鳟食荤不食素,最爱吃活的小鱼。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沿河向上游走去。
  垂钓虹鳟的河段长约三、四公里。两岸最宽处约三、四十米,窄处只有十几米。河面上相距七、八十米便筑起一道低于水面三十厘米左右的沙石坝,流水从坝面上倾下,形成几十厘米高的小瀑布。水质清澈,沙砾底质,是专为虹鳟设计的最适宜的生存环境。
  我使用的是一支三米六的硬调两用竿,富斯达0.5毫米直径的粗线,大型欧娜钓鳟钩,脑线长约30厘米,一号铅坠下连接成游动式钓钩,钩上挂着一条鲜活的小白鲦做鱼饵。我把钓线投到小溪中间一块礁石旁的湍流之处。鱼饵伴着溪间的水流,缓缓向下游漂移,人随饵动,漫步走向下游。当我来到只有十几米宽的狭窄之处时,钓钩刚刚投下,瞬间,那桔红色的球形浮标箭般地向下游冲去。事不疑迟,我猛抖竿一股巨大的力量从钓线传到手上,三米六的硬调竿被拉向河中,形成了人鱼拔河之势。不妙!不是线断就是竿折。好在两用竿上的绕线轮发挥了作用,嘟嘟地放出了钓线,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人们说虹鳟鱼的野性十足,钓上极富刺激性,今天算是领教了。无怪钓前人们就告诫我:钓虹鳟要多备几副钓钩。虹鳟鱼扯着钓线时而向下游猛窜,时而又反回头来,向上游飞奔。我待那鱼耗尽了气力,又将它拖曳到近岸处。这时才瞧见,那鱼并不大,只不过长40厘米左右,充其量也只有2000多克重。鱼钩被吞食到肚子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摘下。
  当我换上新钩投入水中时,已从钓场的源头走出近八百米,来到一个宽阔的水面处。心想:就停在此处等大鱼上钩吧!
  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鱼前来咬钩。上游的钓客陆陆续续从我身旁走向下游。山野一片寂静。午时的阳光射在粼粼的溪流上,闪烁出金灿灿的光彩。突然间,奇迹出现了:桔红色的浮标距岸边大约只有十多米处,水流翻了个大花,球标疾速沉没水中,随后拖着钓线向对岸冲去。竿、线、鱼又成了拔河之势,钓线嘟嘟地向外吐着,要想把手中的钓竿竖起来,根本无法做到。凭手感我知道,这条虹鳟鱼比前一条大得多。好在绕线轮蓄线量百米以上,任你横冲直撞,我却要稳立岸头,坐享其成。你逃,我放线;你回游,我收线;你停下,我驱赶。几个来回,那鱼就有些筋疲力尽了。我边收线边走到坝前。就在这时,大鱼又发起野性来,一个“鳟鱼打挺”虹鳟鱼飞出水面,竟朝下游一跃而去,恰恰撞在河中一块礁石上,便再也不动了。
  虹鳟鱼被拖上岸,经称量:体长83厘米,重10.4千克。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英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怀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