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8年,全区各条战线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市、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为河东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区委专门作出决定,对1998年度取得优异成绩的环卫局等10个优秀领导班子和吕德贵等19名优秀领导干部予以表彰。
为进一步弘扬先进,增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激励全区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本报特发专刊,刊登优秀领导干部的简要事迹。
吕德贵
区教委主任。该同志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正确处理教育创新与稳定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贯彻方针的关系;巩固“双基”与落实“双全”的关系;放眼未来与狠抓当前的关系;加强薄弱校建设与启动示范校工程的关系,巩固了我区教育工作在全市的优势地位。他重视教学管理和依法治教工作,狠抓常规管理,过程管理和教学评价机制,完善了达标评价方案,强化了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形成了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的新局面。
他在坚持国家办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使全区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1998年我区小学、初中毕业合格率及高考上线率等多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霍建训
区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面对1998年增收节支工作的巨大压力和加强财政管理的新形势,他敢于迎难而上,带领全局干部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了增加我区的财政收入,他身体力行,坚持每周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对税收分税种、分经济类型进行分析,在引进税源上想方设法挖掘增收潜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保证了收入的及时均衡入库。他还积极抓好资金调度,认真落实我市有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规定,竭尽全力及时拨付资金,保证了全区最低生活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离退休费足额发放。
在他的带领下,1998年我区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完成了年初预算的100.58%,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黄占生
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局长、局党委副书记。他平时十分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工作,先后撰写了《树立创新意识,加快市政园林事业发展步伐》、《全局工作要实现五个突破》、《加大三产发展力度》等文章。他不断研究探索我区市政园林工作的新途径,面对市政园林经费紧张、重大工程项目多、“双迎”任务重等复杂情况,他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到“双迎”工作和万新精神文明示范区建设中。中山门道路配套工程是近年来我区承担的最大一项工程,他起早贪黑逐条路工地检查巡视,从设计、审图到施工质量,每个环节他都精心把关。及时缓解了矛盾,确保了工期。九八年度,我区道路、排水、园林绿化等工作在市局的多次评比中,共获得一等奖九个、二三等奖四个,并被市政府评为危改配套先进单位。
徐桂凤
区环卫局副局长。在工作中,她坚持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每当遇到关键时刻、紧急关头或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是身临工作一线,冲在最前边,同职工并肩奋战,保持了旺盛的工作干劲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她十分重视环卫队伍建设,为抓好全员的素质教育,先后举办了教育培训39期,全局受训人员达2524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完成。
汤洪福
区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几年来,他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企业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仅1997、1998两年就完成产值1.8亿元,实现利润209万元,上缴税金700余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达1.1万元以上。他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民工学校”,培训民工达1.25万人次。在他的领导下,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天津市八五、九五立功先进企业”,1998年顺利通过全国全面质量管理“金屋奖”的复验,并被评为天津市文明行业。
张炳坤
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一年来,他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在党校办学过程中自觉坚持“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办学方针,认真落实区委关于“用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争创一流党校”的重要指示,发扬我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作风,调动了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使区委党校教学、科研工作连年上水平。1995至1997年三年迈了三大步,累计在国家级、省部级、区级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79篇。1998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省部级、区级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五十余篇,在全市区级党校中名列前茅,在市18所区县局党校评选先进活动中一举夺魁,被命名为天津市先进党校。
张炳坤同志自1995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区级优秀领导干部。
陈智
二号桥街党委书记。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摆上党委工作日程,他组织研究和完善了文明创建活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修定了文明办公的各项制度。
陈智时刻把百姓的事挂在心上,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注意从群众的牢骚声中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并组织党政领导研究解决。他还深入统战对象、有困难的老党员、下岗职工、孤老户家中,建关系、交朋友、办实事。被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公仆”。
王绍元
区纪检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工作中,他注意把纪检监察与政府的行政效能相结合,与全区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为了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取得实效,他和同志们一起先后3次深入到18个行政执法管理机关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他先后总结了区物价局、环卫局、市政园林局、工商局、司法局、民政局等6个单位的经验,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他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一年来,由于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使所分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信访工作办结率为95.41%。区纪委实行的一案一报做法受到市纪委的肯定,并用简报的形式向全市转发,区纪委、监察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王杰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王杰同志长期从事公安、政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从不满足,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党的事业辛勤地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我区率先在全市组建了“河东区中学法制教育宣讲团”,并为全区34所中学各配备了两名公安政法干警,定期到校为学生讲授法制教育课。“二号桥地区组建的警、企、民大联防,加强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万辛庄街因地制宜搞好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的作法得到了市综治办领导的充分肯定,使我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达标区”。
李连城
区人事局局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一年来,他潜心学习研究人事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人事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了“加大三个力度,夯实一个基础,提高一个水平”的工作思路,全年狠抓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培训各级各类公务员233名,办理公务员辞职2人,辞退1人,开除2人,完成了区行政机关1444名工作人员的国家公务员过渡任务。他十分重视干部职业道德和勤政廉政教育,自觉树立甘当人梯,甘于清贫的公仆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全局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杨景林
区长助理、区建委主任。他在主持建委工作中,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点,从而使各项工作达到了高起步、创一流、快发展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了我区五至七年危改任务。特别是1998年圆满完成了春华里1.4万户难点大片拆迁任务,使1290户居民喜迁新居;完成了天善庄大街等十条道路的拓宽改造和拆迁任务。1998年建委荣获危改先进单位称号,实现城建系统窗口竞赛“十二连冠”。杨景林本人也荣获市级危改、节水和防火等工作先进个人。
在抓业务的同时,杨景林带头抓廉政抓勤政,要求下级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坚持每天到工地检查;他上班有点下班无点,却从未报过加班费,按规定应得的拆迁补助费也从来不要,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曹淑清
大直沽街办事处副主任。她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群众办实事,她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深入驻街单位、部队进行商谈,经努力98年与三个部队签定了长期共建服务合约,扩大了扶贫帮困网络,共发展入网单位64个,受益群众154人。她关心爱护残疾人,主动与51314部队联办了残疾人运动会和“共勉人生”报告会,组织残疾人观看影片,相互间进行思想交流,使自立、自强的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1998年该街双拥、残疾管理等项工作荣获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史秀阁
区糖酒食品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史秀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大刀阔斧抓改革,真抓实干求发展。她结合企业实际,大胆提出“塑造、重组、精简、托管、放飞”改革十字方针,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减员增效,实行一人多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她对基层单位进行重组合并,塑造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产销一条龙,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亏损企业实行托管,使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李泽光
区市容委主任。一年来,他带领全委干部,出色地完成了市容管理工作任务,为我区实施“净、美、序、优”四大环境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在开展清脏治乱和“自家门前净起来”活动中,全区有180个居民区实现环境卫生天天达标,50个环境卫生精品区基本建成,使道路卫生实现了组织化、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实现了13条主干道沿途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宾馆和物业管理小区的垃圾袋装化。全区各项环境卫生业务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全市一流水平;万新精神文明示范区市容管理、街道整修及十一经路繁华地区灯光夜景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环境优化方面,推动全区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大搞硬件建设,强化长效管理,有6个街和60个居民区被评为市级“环境美文明城区达标街(居民区)”,受到市政府表彰。
孙宏伟
原盘山道街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1998年12月成立东新街后,任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她紧密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多项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
一年来,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从抓好中心,抓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入手,求新意,讲实效,使街政工作和经济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创建万新精神文明示范区的工作中突出一个“快”,落实一个“实”;在创建文明机关工作中,亲自领导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办事水平。1998年超额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经济工作多项指标,街机关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
她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自觉地抵制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连续四年被评为区级优秀领导干部。
高连凤
和平村街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一年来,她始终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街办事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尽心竭力地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当成自己工作的准则。她团结干部,视居民群众如亲人,热情为居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她的带领下,98年街办事处共为居民群众办实事13件,各居委会共为群众做好事二百余件。通过办实事、办好事,调动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街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高连凤同志也因此赢得干部、群众的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优秀领导干部。群众称赞她为“肩负公仆责,心系群众情”的党员领导干部。
毛初侨
原郭庄子街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九八年郭庄子街拆迁任务较重,涉及拆迁居民近万户,占全街户数的四分之三。该同志把此项工作做为全街头等大事来抓,抽调得力干部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做到了拆迁与街政工作两不误。尤其是在春华里片拆迁初期,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拆迁任务的如期完成。
在街多数企业被拆迁的情况下,毛初侨同志鼓励支持一批亏损微利企业关、停、并、转,同时重点扶持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人才,开发新项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充实调整公司领导班子;建立经济发展基金,扶植新项目的开发。在他的带领下,1998年全街实现了总收入2116万元,总利润107.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4.2%和107.5%。
孙家珍
中山门街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工作中,她注重理论学习,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从本街实际出发深入科室和居委会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年年有进展。她提出和制定了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和创建文明机关一系列好做法,在机关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人人争当好公仆的氛围,使机关荣获“区级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她敢于坚持原则,从不搞特殊化,严格执行市区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不准做的坚决不做,赢得群众的赞誉。她心里装着群众,在救灾募捐工作中,积极组织干部做好募捐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她分管的多项任务。
吕汉良
东海商厦集团总经理兼食品商厦经理。几年来,他勇于创新,忘我工作,率领职工奋力拼搏,1998年食品商厦全年实现销售5900万元,比1997年增长5.33%,实现利税212万元,比1997年增长5.26%。商厦自1994年以来先后荣获20多个全国及市级先进荣誉称号,他本人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八五立功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全国及市领导多次到商厦视察工作并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他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中心,以管理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零售基础上实现了引厂进店,开辟了自选区,增设了节令商品专卖柜,设立了三个专项专卖批发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