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五·四运动的历史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示威的学生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被捕学生32人。学生们迅即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北京学生二万五千多名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罢市。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发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小范围,成了有工人阶段、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