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及团史知识问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3117
颗粒名称: 五四运动及团史知识问答
分类号: K26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的历史过程。文章介绍了起初是学生组织的示威游行,提出了对外争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要求,并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进行了抗议和攻击。随后,工人阶级和商人也加入了斗争,全国范围内发展成为一场规模较大的革命运动。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地方史

内容

8.五·四运动的历史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示威的学生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被捕学生32人。学生们迅即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北京学生二万五千多名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罢市。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发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小范围,成了有工人阶段、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汝霖
相关人物
章宗祥
相关人物
陆宗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唐山市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