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始,安徽警方开展打击走私、盗、抢机动车犯罪专项斗争,一个月破案4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4人,查获违法犯罪团伙30个共83人,追缴机动车284辆。在这次战果辉煌的“打私”斗争中,一片隐藏在案件背后的“隐性市场”逐步得到曝光。
走私、盗、抢机动车犯罪越来越呈跨省、跨地区趋势。安徽警方通过开展进口机动车计算机核查系统,发现有数辆进口汽车证明书与外省重号,经公安部鉴定,该省发现的为合法号牌,外省为假号牌走私车;该省与外省警方联合破获一起走私大案时,循踪发现案件发生在外省,但9部走私车辆却改头换面,低价出售,成了某县部分官员的“坐骑”。这片“隐性市场”曝光后,有关当事人受到查处。警方在追缴走私车过程中还调查到,该省一些不规范的汽车拆旧市场,也成为全国各地走私、盗、抢车辆的后方代销、组装点。
11月1日,根据群众举报,广东省惠州市开往安徽颍上县的一部汽车被警方截获,现场缴获假人民币101万元;11月15日,安徽临泉县庙岔镇派出所干警在辖区干道巡查时,发现一可疑进口车,即拦截盘查,当场查获犯罪嫌疑人张某从沿海带来的毒品4280克。走私、盗、抢机动车,常常成为黄、毒、假货的运载工具,而从城市商店向“乡村仓库”转移,正是一些不法分子新的“市场转移”。
由于海关、工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警方“打私”行动亦使许多走私骗术得以曝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信函、传真,向省内和内陆企业大量发出联系信和商品清单,均自称境外住广东等省代理,有渠道进口汽车、汽车配件、手机等,价格极低,希望采取买卖、联营等方式合作,信函不留地址,只留电话和联系人。其实这是沿海不法分子设的骗局,一种可能是诈骗,一种可能是走私分子急于寻找内陆销售渠道。
公安、海关等部门就此郑重提醒企业和个人:不要为走私商品充当促销员。目前,安徽省正继续对全省汽车修理、拆旧、交易等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堵塞销赃渠道,打防结合,使新出现的这一片犯罪“隐性市场”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