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电视剧里一帮西服革履的阔佬,俯身扬臂发球,球再沿着球道冲向木瓶……对这种不愠不火的运动总觉得缺少一种竞争力。也许是出于猎奇心理,我还特意查阅了一些资料,绝没有想到这构成并不复杂的保龄球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而早在1840年美国纽约就出现了第一个室内保龄球场,到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排瓶机才诞生。从此,我总是怀着一种历史的虔诚去欣赏保龄球运动。
去年秋天,我应邀上潍坊参加一个商贸洽谈会。散会正是周末,会议的东道主用车拉着我们十几个人来到广场附近一家新开张的保龄球馆。
这里同别的娱乐场所不一样,大厅右侧有个大理石柜台,上面的金属标牌写道:衣物鞋帽寄存处。鞋还要存?我刚想问,主家就笑着问我穿多大码的鞋,我这才想起那价格昂贵的橡木球道,不禁感到自嘲。穿上那双黑地红帮的海棉底球鞋,走过一道长廊就进入穹顶比赛场。这个约一千平方米的场地宽敞明亮,20条球道分列左右,整个场地以红棕、鹅黄、翠绿为主色,装潢构思巧妙,在正前方的档板上镶嵌着五颜六色塑料板制成的米老鼠、唐老鸭,聚光排灯照耀着一条条纤毫毕露的球道,而这一切与温馨优雅的轻音乐相交融,创造了一种平和、恬静的休闲氛围。
我们几个人被分配到第6条球道,刚在便椅上就坐,穿苹果绿裙子的服务小姐就迎上来,请我挑球。我想:既来之、则安之,也不能过分露怯?!于是我大马金刀擎起一个球来,嘴上说道:就是它啦!服务小姐刚走,教练又到,他一一问及我们几个人的球龄和打法,只是嘱咐我们出球要稳,并尽量贴地,因为这是真正的木制球道,弹性较好。他走后,我们四人分两组上场,没上场的那组负责坐在电脑计分器前报分。我和阿同是第二组,阿同是硕士生,看了计分器标识后告诉我:美国产的,“飞毛腿”牌。第一组是两个玩家,从第一格开始比分就咬得很紧,第五格居然持平都是45分,第6格起A方连续出现分瓶,B方在关键的第八格、第九格打了两个全中,最后以102∶76结束了比赛。
下面由我和阿同上场,我是初次登场,那球的指孔又似乎太宽,所以出师不利,第一格就是4个分瓶;但是万万没想到阿同是书呆子加近视眼,他打的钩球有气无力,晃晃悠悠滑过球道,好不容易才扫倒3个球!我们两个新手的拙劣表演居然吸引了不少观众,那些高手们也借此机会松弛一下情绪。结果我以68∶25的悬殊比分胜了阿同。这时一直在我们身后观战的东道主对我说:“好呀,68还是个吉祥数字!”
从那天起,我真正爱上了保龄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