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2779
颗粒名称: 花嫂
分类号: I267
摘要: 《花嫂》是1999年1月21日刊登在河东报的一篇散文。
关键词: 河东区 散文 当代

内容

华灯初上时分,花嫂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屋里一片漆黑,父子俩不知哪去了,也不开灯。正思寻间,眼前烛光闪烁,儿子端着圆圆的生日蛋糕从里间屋走来,丈夫紧随其后。两棵大红的蜡烛上黄澄澄地镌刻着“39”字样。花嫂又惊又喜,转瞬间,“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也从里屋涌了出来……系着围裙的丈夫喜孜孜地把几碟她平时最喜欢吃的菜肴摆在桌上,还倒了三杯干红葡萄酒。“来,为妈妈生日干杯!”儿子抢先发出童稚的祝福。花嫂还没喝酒,人先“醉”了,像在做梦……
  去年的今天,花嫂下岗了。生日捞面她一口没吃,皱着眉头觉得胸口像压着一块石板,喘不上气来。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叭”的一声,她将筷子摔在桌上,抬腿便往外走。丈夫急得连声呼喊:“大黑天的,你干什么去?”但自己头也不回,径自朝小巷尽头走去。
  前路茫茫,泪水顺着她瘦削的面颊淌下来。但她无意去擦拭,心里像堵着一团乱麻,理不出半点头绪,怎么办?!年迈的婆母需要照顾,丈夫病休在家无经济来源,孩子升中学正需要用钱,今后的生活将怎么安排?真是愁死人了!秋风迎面拂来,却没有给她带来一丝惬意。远处飘来断断续续的歌声。“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要拼才会赢……”寻声望去,灯火阑珊处,不知何时开张了一家礼品店,而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花和盆景。一位姑娘端坐台前,手中正忙着插花,灵巧的手,美丽的百合花像无形的绳,牵着顾客的心,她走了进去……
  几天后,农贸市场上便出现了一个麻利热情的卖花嫂。在提篮叫卖的第一天,她曾羞怯怯地拎着一篮子花走出家门。市场里人群熙攘,她环视左右,眉眼中透着兴奋和喜悦。她用细长的手指像母亲抚摸婴儿嫩脸似地将一朵朵新插好的鲜花摆放整齐,等待着顾客来购买。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花嫂迈着滞缓的步子回到家中,篮子一抛,趴在床上就哭。但不料丈夫看着散落一地的花,柔声地说:“花没卖出去,可也别急坏了身子!我明儿出去找点活儿干,好赖我也是个男人。”愈哭愈烈的花嫂嘎登一下止住了哭声,凤眼圆睁:“不行,你那病犯一次花钱且不说,再犯还不把我们娘儿俩吓死!”丈夫欲说无言,只能默然蹲下身子拾起地上一朵朵散落的花……
  听着时计的“嘀哒”声,夫妻俩躺在床上谁也没吱声。良久,花嫂用胳膊肘撞了一下丈夫:“哎,说真的,可不许你去干活,只要你身体好好的就行。”不等丈夫答应,花嫂抽起半拉身子托腮沉思,道:“我琢磨半天了,自由市场买菜的多,买花的少。明天我换个地方,到挨着小学校的路口去卖,那里来往人多一定能行!”此刻花嫂在丈夫的眼里骤然增添了一种说不出的美,她既像出征的战士,又像天真的孩子,他情不自禁一下子把妻子揽在怀里喃喃地说:“都怪我没本事,让你受苦了!”花嫂吃吃地笑了,说:“谁让我嫁给了你,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花嫂的花卖出去了一批又一批。
  梦境变成了现实。最让花嫂高兴的是元旦节前,她和丈夫做的花供不应求。她做的花漂亮、价廉。学生买了她的花,或送老师、或布置教室;整个校园里到处都可看到花嫂做的花。有红玫瑰、黄菊花、粉百合、紫喇叭花、还有马蹄莲、桃心、风铃、满天星,形状色彩各异,把校园装扮得五彩缤纷。
  花嫂的手指让化纤丝带勒出了一道道血痕,纤细的手也比过去粗糙了许多。她用四枚缝衣针粘在一个纸板上固定住,做成一个小刮子,左一下右一下就把一寸多宽的丝带均匀地分成了细丝条,又用剪子背麻利地勒出一朵朵飘逸的菊花蕊。“快歇歇吧!”丈夫心疼地说。花嫂白了他一眼,手不停地说:“不行,这样忙活才痛快。”丈夫思忖:真看不出,眼前这位充满活力的女人就是同自己生活了14年的妻子。她不再是春日艳丽娇美的玫瑰,而是那秋日傲霜的菊花。丈夫顺手从花篮中拈起一朵菊花,充满爱意仔细地端详着……
  “妈妈,快切蛋糕吧!”花嫂满脸笑容下意识地“啊”了两声,拍拍儿子的肩膀,高声说,“咱家卖花生意好,你们爷儿俩都有功,来……快来吃蛋糕。”
  夜深了,丈夫和儿子都睡着了,只有那一朵朵玫瑰,一束束百合,静静地在花篮里陪伴着花嫂。她神情亢奋睡不着,一双秀目透过窗帘的缝隙,久久凝望着室外那深蓝色的星空。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路超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