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工人俱乐部位于蝶桥商业区,在名闻遐迩的“津东第一沽”——大直沽后台与津塘公路的交汇处。该俱乐部占地4457平方米,建筑面积5374平方米,有大型楼堂台厅七处,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进行活动。自1988年运营以来,鉴于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活动多样、管理科学,在全市工人俱乐部中名列前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它几经努力,顺利实现了由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目前,它已发展成为集放映、会议、展示、游乐、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和我区家庭文化工程、双休日文化工程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河东区数十万名职工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1998年,在市总、区工会、区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工人俱乐部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增加投入,改善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冲出文化娱乐市场的低谷,如期完成经营服务指标,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抓机制健全,建立三级工作网络
实行三级工作网络化管理是河东区工人俱乐部强化机制建设的第一招棋。他们以工人俱乐部为第一级,以各局、街、公司工会为第二级,以站、所、班组为第三级;形成由工人俱乐部牵头拉网,以家庭文化工程、双休日文化工程为主线,对全区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实行全方位辐射、指导、反馈及调整的格局;并通过《河东报》每两月公布一期“职工文化活动排行榜”,推动了三级工作网络的正常运行。
抓设施投入,发挥文化载体功能
经区委常委会和区长办公会议审定,于1998年11月18日投资70万元实施了工人俱乐部大剧场改造工程,并在当年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大剧场,已成为多种功能大厅,不但为本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还成了工人俱乐部经营服务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中心,努力拓展文化市场
河东区工人俱乐部近三年来在全市俱乐部、文化宫评比中连续获奖,1997年又荣获该项评比一等奖。俱乐部以阵地活动为依托,有力地推动了各基层工会的文体活动,并因势利导增设了文艺辅导部,加强了对“津沽职工书画社”、“河东区职工艺术团”、“河东区职工体协”等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加强了繁荣职工文化的创作活动。艺术团编排的小品《绿荫情浓》参加全国职工小品大赛,荣获了三等奖。俱乐部配合区政府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举办职工就业培训。职工学校联同各基层工会开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2720人。为了开拓“以文补文”的经营服务之路,俱乐部于1998年7月和12月相继成立了“心连心婚介礼仪服务中心”和“物资回收公司”,目前已为二十多对情侣提供了服务并定向培训“物回员”50人。俱乐部还组织专人开发了电脑MIDI音乐制作项目,为今后河东区职工文艺创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区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鼓舞下,河东区工人俱乐部努力坚持“繁荣文化、服务职工、推向市场、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