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它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
大约800年前,日本僧侣荣西留学中国学习禅宗。他归国时将茶籽带回了日本,并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论述了茶的功效。饮茶习俗以禅的精神为理论背景而获得了发展,至16世纪,日本的茶道被确立了。茶道在最初创立时仅限于贵族武士、僧侣等上流阶层享用,自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茶道才广泛普及于民众。
在日本,供茶道使用的茶和中国的茶叶不同,它是一种淡绿色的茶末,其种法也与一般的茶的种法略有不同。茶树种下后,要使用芦棚将茶树罩住,使茶树见不到阳光。由于植物天生具有向阳性,所以在芦棚下生长的茶树的叶子较一般为薄,叶纤维较细,这样在以后研磨时较易研成细末。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种出来的茶叶不会受到污染。到了清明节前后,茶人将茶尖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放在容器中蒸清,待其干燥后,用小石磨将茶叶研成粉末状,这样,供茶道使用的茶就制成了。
茶道表演即简朴又具有魅力,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身穿色调柔和的和服的人端坐于春秋棚(春秋棚是一种两边有箱的类于几案的东西,追其根源当为中国的茶挑)后,上面齐整有序地排放着茶道用具。在举行茶道仪式前,主人会给客人奉上一块特制的甜点心。茶道开始了,主人用以薄纱为质地的绸巾将茶碗、茶勺等茶具轻轻地擦拭一遍,动作非常优雅。这项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拭物的同时也在拭心。茶具擦完后,茶碗中注入热水,茶人再次使用茶刷刷洗茶碗。精于此道的人这时每次茶刷离开茶碗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看似简单,其实这需要多年的修行才能做到。接下来,使用茶勺将茶末倒入茶碗中,冲入热水,然后用茶刷在茶碗内搅拌,使茶末与水充分融合,弄出泡沫。待搅至稠状后,主人将茶碗双手捧起,至第一客人处(在日本,进行茶道时主人一般都请一位客人作为主客,称为第一客人,其余人士作为陪客)说:“请用茶”。这时第一客人会面带微笑地使用右手端起茶碗,放在左手中并顺时针转两圈,以使茶碗的正面对着主人,并对周围的人讲:“对不起,我先用了。”这表现了饮茶者对别人,特别是主人的谦逊,使整个场面呈现出一种和谐安详的气氛来。这种氛围只有用心才能感悟得到。端起茶碗,茶未入口,已先闻到一股清草的气味,咽下茶后,初觉稍苦而略感不适,但待过后不久,一股清香便会自心中流出,使人倍感舒畅。
茶道的根本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和、敬、清、寂”四个字。茶道乃是终生的养生健身之道。在饮茶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共同的友爱,通过茶道,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友爱的美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