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娘教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1862
颗粒名称: 马娘教子
分类号: D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娘是一位70岁的卷烟厂女工,人称马奶奶。她以身作则,成为儿女和工人们的榜样。在地震时,她积极帮助厂里抢出成品烟并关心未到厂的工友。退下来后,她仍然关注社会,鼓励儿子帮助他人。永智铭记娘的教诲,资助困难人群,捐助社会方方面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卷烟厂女工 以身作则 帮助他人

内容

马娘70岁,名叫李玉贤,人称马奶奶。在她住的七纬路这个大院里,提李玉贤知道的人不多,可提马娘或马奶奶,没人不知道。
  知娘莫过子,儿女们从小就知道“娘是共产党员。”“是卷烟厂里的好工人”。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无论冬夏,只要上早班,娘便顶着星星带着他们进厂了。托儿所还关着门。娘便把他们放在盛烟的“大盘”里,径自去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天大亮后,工人们陆续上班了,娘也忙活完了。孩子们饿瘪了肚子,哭哑了嗓子,娘也不理会,娘说,娘是党员,必须干在前头。
  那时,烟厂女工中党员不多,可是个顶个是“一面旗”。那儿活儿累,哪儿活儿脏,哪的活儿就由党员干。55年,恒大牌香烟增产,娘在车间没白没黑地干,简直没了“点儿”。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也觉得,娘就该这么做。娘最后一个离开车间,已成习惯了,说必须关好门窗断了电闸。为此,他们只好在托儿所里眼巴马地数星星。
  76年闹地震。孩子们相当害怕,大家挤在一起,在夜风里掉眼泪。天不亮,娘就走了。娘说必须去厂里看看。一去就是一整天。听说,娘和其它党员一起把成品烟从危房里“抢”出来。又分头去看望没到厂的工友。晚上娘回来,忙着又蒸了一锅白馒头。孩子们早就饿了,急忙抢着吃,娘把热气腾腾的馒头装了一网兜给工友送去了。娘说那家工友房子震坏了,做不成饭,娘说,他家的孩子还饿着肚子,咱得想着比自己还难的人。
  光阴苒苒,孩子们长大了,娘也当了奶奶,从烟厂退了下来。厂里人们提起她,仍当“样板”。娘说,“人活在世上可不能只想着自己,特别是条件好了,更不能忘了别人”。“你们看见人家难处,一定要帮忙,有“钱力”尽个“钱力”,没“钱力”尽个“人力”。
  马娘的二儿子马永智是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可马娘仍住在解放后人民政府为职工盖的第一批宿舍楼里。一住就是44年,永智说“妈,换个地方住吧,现在有条件了。”马娘却说:“现在比以前屋里打隔断时强多了。你不要总惦着娘,娘挺好的。要记住娘的话,别忘了帮助别人。”
  孩子最懂娘的心,娘最痛快的还是知道他们帮助了别人。
  一次,永智在天津站,偶遇从东北来津寻亲的父子二人。他们人没找到,钱也花光了,在左右为难之际,永智伸出了热情之手。永智先带他们去商场买了二件毛衣以御其寒,买了返程车票,还给了他们30元钱。这爷儿俩热泪盈眶感激不已。回家后马上给天津写了感谢信。报上登了这事儿后,马娘才知道。“儿该这样做。帮人家解决困难,这钱比给娘花了还高兴”。
  永智听娘的话,常常资助别人。他的公司每年都拿出一部分利润给残疾人基金会,还常给慈善协会捐款。得知区里在春节前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过节的困难,就主动打电话给民政局承担任务,并拿出6万多元帮助100多户困难户买油买米。其实,谁家能认识马永智?永智很坦然,正如娘说的:“咱做好事别图人家说好,只要人家能说共产党好就行。”
  娘的教诲,永智铭记在心。这些年他为社会方方面面的捐助加起来有50多万元。娘听说后非常高兴,娘说:“你如果用这些钱给我买间大房子,只能娘一个人住。你把这些钱捐助给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就更有意义。”
  娘笑了,儿子也笑了。娘说儿做对了,儿说,儿心里铭记着,娘是共产党员。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秀娜
责任者
阎绳田
责任者
李玉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