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精神,靠对下岗职工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真情投入,是我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一条根本经验。一年来全区上下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再就业工程同发展区街经济、建设管理城市、组织人民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1—10月份,全区共安置吸纳下岗职工10064人,完成市下达指标10000人的100.64%;区属2330名生产经营性下岗职工已安置2098人,尚未安置人员低于市下达的年末控制数700人的指标。
——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典型引路。
进入九七年,区委、区政府把再就业工作确实摆上了重要议程,区委书记赵琨、区长郭俊杰亲自抓,并责成分管副区长李桂芝盯死抓。年初即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区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会议,对全区各局街公司建立了再就业工作例会和统计分析、目标考核等制度,并定死指标,要求确保完成。同时大力推广了香山道街和冠云中里居委会的经验。6月10日,市委主要负责人到我区听取了再就业工作汇报,6月11日《天津日报》在一版头条报道了香山道街的做法,区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河东报》、河东有线电视台及各种简报、板报等媒体对这一典型进行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抓好资金扶持,增加造血功能。
一是建立了河东区解困再就业基金,目前全区各单位已捐献解困基金40.25万元,以存本取息的方式救助特困职工。前10个月为持卡特困职工发放救助金33072元;二是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支持,先后筹集资金378.78万元,扩建了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校舍,新建了二号桥街、广宁路街和常州道街再就业市场,为8家街道企业4家商业困难企业注入生产资金109.28万元,使之重新启动了生产和经营;三是筹集资金26.62万元,为19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微机,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信息。
——建立三级网络,开拓10条渠道。
在全区84个部委办、局公司,19个街道办事处和277个居委会建立了再就业三级服务网络,开辟了10条再就业渠道,全面推动了全区再就业工程的开展。
1.努力发展区街经济,把实施企业兼并、租赁、联合、委托经营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启动了河东区“兴工强商”发展规划,促进了区街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恢复、扩大了生产经营,为1234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
2.组建各种劳动服务队,吸纳下岗职工。根据驻区企事业、科研院所的需要,全区先后组建了100余个劳动服务队,招用下岗职工2244人。
3.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全区19个街的1100多个便民服务网点,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增加了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社区保健等20多项服务内容,为921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4.新建扩建福东里、泰兴路、月牙河、广宁路、向阳楼、盘山道和十四经路等7个集贸市场,增加经营面积10400平方米,安置下岗职工2936人。
5.组织下岗职工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各部委办、街道居委会和区属企业主动为下岗职工提供市场动态、市场行情和经营场地等条件,全区325名下岗职工又走上了缝纫加工、洗染、毛衣编织、红果加工等家庭手工业等工作岗位。
6.结合实施早点便民工程,建立了12个早点门市部和泰兴路早点一条街,在全区50余个市场设立了由下岗职工经营的早点摊,使429名下岗职工得到安置。
7.结合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区有161名热心居民工作、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的下岗女工被选举担任了居民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
8.结合整顿社会秩序,对社会雇工进行了清理,为252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9.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活动。沈庄子街、唐家口街、常州道街、中山门街、和平村和郭庄子街等9个单位分别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介绍所,帮助2100人找到了工作。全区还先后为下岗职工举办了198期电子计算机、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电气焊等培训班,其中1081人通过培训后找到了工作。
10.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坚持自强、自立、自谋出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全区有2000多人通过多种途径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