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平理论 指导实际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1447
颗粒名称: 运用小平理论 指导实际工作
分类号: D2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运用小平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要把握理论精髓,更新思想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城区经济工作中,运用初级阶段理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骨干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河东区五年来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
关键词: 邓小平 理论 工作

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我们除了高举这面旗帜,别无选择,这是历史的结论,是近20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的真理。回顾总结我区五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我们坚持高起点、高起步、快发展,实现了“一年变个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发展快。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以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以19.5%的速度增长。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270%;总收入达到29.3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160%;总利润达到1.3亿元,比1992年增长190%;财政收入达到1.18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190%;五年累计引进外资2.87亿美元,引进内资37.8亿元人民币;完成区域经济协作项目249项;实施科技兴区,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16家;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3657户,私营企业达到840家,三资企业达到10家。今年一至九月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变化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危房改造波澜壮阔,从94年开始到97年底,累计拆除危陋房屋76万平方米;施工面积422万平方米,其中危改2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2万平方米,其中危改179万平方米;还迁居民25000户。房屋改造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实施“四四三”工程,即改造大王庄、大直沽、中山门、新开路两侧四大片,开发十一经路、六纬路、津塘公路、新开路四条路,建设大王庄、大直沽、新开路三个繁华区。目前大王庄危改任务已经完成,中山门危改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大直沽、新开路两侧的危改取得了重大突破。五年间新大型公建45个,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以十一经路为轴心的大型公建一条街初具规模,展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六纬路、津塘公路、新开路、大直沽中路华兴大街、华昌大街等道路两侧建设开发势头良好,“华厦之林”驻津机构科技文化经贸区建设工程进展很快。完成道路交通工程11项,新建大型配套工程6项,大型锅炉房3座,新增供热面积1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78.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91平方米。新装大型公建照明、商业霓虹灯、灯光广告253处。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独具特色,全区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形象生动地说,这五年河东区变样了,路宽了、楼高了、地绿了、灯亮了,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改善了。我区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把握理论精髓更新思想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根本点就是要求我们想一切问题,办一切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更加自觉运用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组织大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按照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积极探索城区工作加快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实现了由“建设管理好城市,组织好人民生活”到“发展经济,建设管理好城市,组织好人民生活”的根本转变,经济工作由过去的无足轻重,拾遗补缺,发展到今天,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建设实现了一年变个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
   二、运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城区经济工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基于这种思想认识,五年来,我们抓住全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天津经济高增低胀的机遇,提出了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的区街经济“三高一上”的发展思路。从1992年开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即以20%的速度递增,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为了确保经济发展,我们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涌现出一批利润达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加大了科技开发力度,向企业推荐科技项目400余项,投产应用100多项。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了大力发展三产、以“三产”促“二产”,带动经济发展的计划,出台了《推动驻区单位发展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了大力推进以企业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方式改革为中心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区特定的抓大放小的改革之路。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小企业实行四放活(放活经营、物价、人事、用工)、公有民营、股份合作制、租赁、出售、委托经营等10余种公有制形式的探索,出台了《河东区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三年完成放开放活小企业的目标,使全区800个国有小企业全部放活、大部分扭亏。对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大胆进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四个骨干企业进入天津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行列,实行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产授权经营,组建了我区第一个企业集团东海商厦集团,目前正在向规模化发展。对非国有经济采取鼓励、引导等方法,给予高度重视,使全区私营个体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运用机遇和发展的理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实现大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了机遇,抓住了,就会获得大发展。失去或没有抓住机遇,也就丧失了大发展的良机,要赶上去就难了。市委市政府确定从1994年开始力争用五至七年时间基本完成成片危陋房屋改造任务的奋斗目标,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实现了我区危房改造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体会到,能否抓住机遇首先决定于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魄力。我区的危房改造是在非常困难条件下实施的,任务量大、出房率低、地价低、房价低,市政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严重缺乏。但是我们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危房改造不仅成为天津市“三、五、八、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做为振兴天津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决策。我们以此为契机,解放思想,正视困难,创造条件,真抓实干,连续几年较好地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危改责任目标,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改造中山门难点大片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首创区企结合新路。在实践中总结出带着感情抓危改、打破常规抓危改、勇于突破抓危改、依靠群众抓危改的基本经验。在危改与房改相结合,危改与市政基础设施相结合,危改与繁荣经济和发展各项事业相结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使城区面貌改变了,投资环境改变了,为河东经济的继续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俊杰
责任者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