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家庭文化以一股清新的气息率先在河东的大地上破土而出;十一年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倡导、扶植,在全区62万人民的精心培育、呵护下,家庭文化之花枝繁叶茂,开遍千家万户,成为河东区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日的河东,已涌现出优秀文化家庭132户,建立起区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十条群众文化网络和39个文艺团体。每逢盛会,成千上万户家庭活跃在迪斯科队、京剧团、秧歌队、腰鼓队、小车会、高跷会、时装表演队、书画社之中,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风貌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既浓烈又和谐的画卷。
家庭文化活动在丰厚的历史渊源中兴起。位于天津海河东岸的河东区,是天津市发祥地之一。特别是大直沽一带,最早漕运兴旺,商贾云集,各种民间民俗文化相聚荟萃;铁路运输枢纽纵横交错,使得南来北往的文化在此积淀,历史的文化承传给这里的人们丰厚的艺术营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东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全面改善。富而思文、富而思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展起适合各自特点的家庭文化活动,全区呈现出一种盛世兴文化的新气象。
家庭文化活动在组织推动下健康发展。家庭文化从自然产生到自觉深化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引导。1986年,区委、区政府抓住居民自发开展家庭娱乐这一文化现象,适时引导,并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阵地,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举办了“河东之声”家庭音乐大赛。活动一经发动,就有246户879人报名参赛,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四五岁儿童,祖孙三代、四世同堂,纷纷登台献艺,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家庭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沈庄子街居民建立了志趣小组,广宁路街建立了残疾人乐队,贾沽道地区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全区也乘势而上,相继于1987年举办了河东区家庭戏曲大赛;1988年举办了河东区家庭舞蹈大赛。实践产生了滚动效应,一家带一户,数户带一片,家庭文化活动在我区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家庭文化活动领域在实践中不断拓宽。三年家庭文艺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了区群文工作者意想不到的欣喜和启示。大家感到,家庭文化要发展,必须突破家庭文艺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层次、多内容、适合每个家庭的文化需求方向发展。为此,1989年举办的“河东之秋”家庭文化系列活动,为更多的文化家庭提供了展示才华,陶冶情操的机会。家庭书画、家庭科普知识竞赛、家庭装饰、家庭时装表演、家庭手工艺品展等逾千个节目和作品,在活动中得到了展示。自此,河东区有组织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动从未间断过。
用全区性盛会的轰动效应推动家庭文化活动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与摸索,90年该区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这一盛会集中反映了家庭文化活动的成果。整个艺术节历时一个月,共有各类活动81项,参与家庭3279户、18372人,吸引观众达8万余人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为艺术节亲笔题词:“家和外顺,民乐国兴”。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也为艺术节题词:“家庭是生活的基地,生活是文化的源泉。”艺术节中,一批新老艺术人才尽展才华。沈庄子街王凯的微雕,在100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了100首唐诗,看后令人叫绝;大直沽街88岁的杜宝琴老太太,用400块两寸见方的什色花布头制作的精美床罩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令人感动的是残疾人家庭生活技能比赛的场面,盲人称准、纫针、加工铁活、做工艺品,显示了残疾人热爱生活、拼搏向上的勇气。1996年第二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参加人数达22900余人,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特别是全区家庭文化成果展,用百余幅生动翔实的图片、资料浓缩了10年来的家庭文化活动,展出了从200多户家庭征集来的700多件作品,显示了家庭文化活动强大的生命力。除全区性活动外,区妇联组织婆媳情演讲比赛、区体委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区民政局和老龄委举办老年交谊舞比赛。各街也举办各具特色的小型竞赛活动,使家庭文化活动在各个层次上得到普及,出现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把家庭文化活动引向读书明理的更高层次。实践使广大群众工作者感到:开展家庭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既要有娱乐的一面,又要增加知识的含量。自1991年以来,这个区开始把家庭文化的触角伸向了更高层次。先后组织开展了家庭读书、征文、演讲、藏书等十一项大型竞赛活动。五年来共有49100余户次家庭参加了读书活动。涌现出市“十佳藏书之家”1户,荣获市1996年读书演讲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获“书香溢万家”家庭“藏书之冠”1户。今年又利用双休日,推出“1232”家庭读书工程。得到全区近万户家庭的积极响应。
十载开拓,十载耕耘,河东家庭文化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1年来,共举办大规模文化活动19次,各类家庭文化比赛400余场,直接参与家庭文化活动的达6万户次,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通过家庭文化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活跃在区街里巷的文化家庭,扩大了群众文化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推动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跨入市区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