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诗玛的故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1187
颗粒名称: 在阿诗玛的故乡
分类号: I267
摘要: 《在阿诗玛的故乡》是当代作者安连发所作的一篇散文。
关键词: 河东区 阿诗玛 散文

内容

西南之旅第一个景点是石林。
  石林距昆明市区一百二十公里,在路南彝族自治县内。当地人把石林分为大石林和小石林,不过,人们主要还是游览大石林。石林顾名思义,便是石头形成的森林,至少我这样感觉。这里到处是奇峰怪石,景色奇特且形态千姿,或似巨兽俯伏,或似利剑刺苍,或似莲花绽放,或似仙人下凡……若是攀上石林区的至高处,站在望峰亭远眺四周的石峰,这意境恰如西山之顶观滇池,大理古城游洱海。不同之处就在于眼前丛丛石壁如浪涌云浮,形成一片石头的海洋,可谓景境绮丽,风光万千。石林还像座迷宫,来此一游,如若不请位导游小姐指点迷津,在那七弯八拐的石阶路上爬上爬下,定会晕头转向。
  导游小姐是当地的彝族少女,她们着装一致,每人手持一把小花伞,在石林门前婷婷玉立,等待着游人邀请。无论是集体旅游还是个人观光,导游小姐均可奉陪。只要花上四十元钱,游客便可在数十名小姐中挑选最理想的一位。点谁谁欣然前往,无人拒绝。一般说来,小姐们一天最多导游两次,有时一次也轮不上,原因也简单,游客们都爱挑选漂亮小姐做导游,一来为欣赏,二来也为合影留念看着心爽。只要远道而来的客人,导游小姐均愿同他合影,男女之别,肖像之纷在此似不存在了。
  我们一行人请了位叫琼梅的少女做导游。琼梅同其他少女一样,个子不高,但长得清秀俊俏,性格爽朗,真纯质仆。我们的话题自然是从阿诗玛谈起,她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对好小伙称之阿黑,对好女孩称之阿诗玛。途中她突然问:“你们当中有阿白吗?”
  “阿白是谁?”我问。
  “阿白就是花花公子。”
  我们一行大都是年长者,于是我逗趣地说道:“我们这有老阿白。”一番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对琼梅的服装颇感兴趣,边走边同她探讨,原来,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善纺织刺绣。其服装花纹图案既有古老的图腾象征,也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可谓满身是彩,遍体皆花。女孩头戴翅首绣花鸡冠帽,帽沿钉银包,响铃。十二岁以后,开始穿戴成人服装,即穿镶绣花边图案,以绿、蓝色或鸭蛋青色布料制成的前短后长襟衣。头戴缀线须缨络鱼形帽,系绣花鸟图案之围腰。着宽口长裤,穿夫口船型绣花鞋,胸前佩银质三须、银链、针筒、荷包等。已婚妇女戴黑色折叠圆盘头帕或绕绕子。当然,彝族分布多处,也有服装打扮的不同点,例如,大理的彝族妇女无论老少,其服装的共同特征是前后挂一块用白羊毡剪裁成的、上锈一对形似太阳或向日葵的圆型裸背,据说一来可为其背负重物时垫护腰部,二来以此纪念传说中救过自己的蜘蛛网。此外,观察彝族姑娘成婚与否的另一个方法是看她帽子两侧的小三角;角朝下,说明未婚,角朝上则示意已婚。琼梅告诉我们,千万不可出于好奇心用手触摸女孩子帽子上这几个小三角,不然,你就会被留在山寨罚三年苦力,然后入门为婿。原来,男子用手触摸这个小三角是一种求婚方式,彝族姑娘是很认真的。
  能歌善舞是彝族一大特点,彝族尤其喜欢打歌,打歌又称之为踏歌。歌舞时几人居中伴奏,所用乐器大都为笛子、三弦、芦笙之类,他们边奏边唱,边吹边跳,潇洒自如。这种打歌人数不限,少则十几人,多达数百人,男女老少围成圆圈随着乐曲的节拍和声韵,边舞边歌,我问你答,你问我对,舞姿热情奔放,歌词内容也丰富多彩。例如,南涧彝族打歌的引歌这样唱道:“打歌来,打歌来,阿哥阿妹打歌来;阿苏啧哩啧啧——打歌来,打歌来,老老少少跳起来;阿苏啧哩啧啧——”
  彝族打歌形式多样,内容主要是歌唱生产生活和爱情,尤以情歌为多。每逢婚丧喜事,盛会佳节以及一年一度的朝山会,打歌已成为彝族乐趣无穷的传统歌舞节目。
  在石林,虽说我们未能领略和亲身体验这优美的歌舞,然而,彝族少女却以极大的热情一展歌喉唱出一曲曲声情并茂的歌。在一个流淌山泉的洞口处,一群彝族少女自发结合一起向游人们献歌。她们的歌声发自内心,自然流畅,非常甜美,如一股清泉在石林回荡,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受,听起来比那些女歌星的通俗演唱强多了。最有趣的是彝族少女一唱起歌来竟忘记了一切,甚至把导游的使命也抛在了脑后,她们还热情相邀游客前来对歌,遗憾的是能对歌者极少,到是有人唱起了“阿诗玛”。
  最净化心灵的当属在石林跳火把舞。在琼梅和另一位彝族少女的招呼下,大家手挽手围在一起,摆好了阵式,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对法国夫妇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在琼梅的指点下,不到一分钟大家便学会了。先朝左边走四步,再朝右边走四步,每走四步喊一声“嘿!”最后一起朝中心点汇拢……就在合拢光景,人们分成两圈,不知何故,我外环的那位彝族少女在我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
  在欢笑中舞蹈结束了。我冲着这位少女说道:“好啊!你在背后踢我?”“你中标啦!”她接着又说:“这是看上你啦!”
  琼梅也说:“这回你不能回去了,得在我们这罚三年苦力,三年期满,阿诗玛才能跟你走。”
  人们又是一阵哄然大笑。
  此时,人世间一切奸诈欺瞒,黑厚凶险和莫测高深似乎都不存在了,面对大自然的深邃浩淼,唯一感受到的是人类生命的和谐……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安连发
责任者
琼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