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0975
颗粒名称: 『敲竹杠』的由来
分类号: H1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敲竹杠”一词的由来。清代末年,贩运烟土成风,政府设立关卡查禁烟土。一天,关卡上的师爷在竹杠上敲了几下,发现异常声响,商人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慌忙掏出银子塞给他。从此,“敲竹杠”一词成为勒索讹诈他人财物的代用词。
关键词: 敲竹杠 清代末年 烟土贩运

内容

人们常用“敲竹杠”来形容利用不正当手段勒索、讹诈他人财物的行为。那么,为什么“用敲竹杠”一词来形容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滑稽有趣的故事哩。
  相传清代末年,贩运烟土成风,清政府在各地设立关卡查禁烟土贩运。有一个水运客绞尽脑汁将烟土密藏在竹杠、船篙之中。
  一天,商船行至绍兴码头,关卡上的检查官员照例上船盘查,没有发现什么破绽。这时,关卡上的师爷吸着长竹管旱烟,一步一步走上船艄,信手将旱烟管在竹杠上敲了几下,把烟灰磕掉,竹杠发现“咯咯”的异常声响。这时,跟随在师爷旁的商人顿时神色紧张,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慌忙掏出银子,悄悄地塞给师爷,请他关照。
  从此,“敲竹杠”一词,被人们用勒索讹诈他人财物的代用词,而传播开来。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维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