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与总结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前者是一种新闻格式,后者属于公文范畴,但是一些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志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尤其是有的领导同志和被采访者长期受干涩枯燥公文之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空泛的叙述和苍白讨论,显得有“高度”,面面俱到更能反映成绩,唯恐稍有疏漏,此类公文式的、八股式的通讯很让编辑头疼,其症结是搞不清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为此有必要给予区分和澄清。
其区别之一,阅读对象、作用与材料取舍不同。工作总结是发给特定对象使用的陈述性的文字材料,其作用是就本单位或本人的工作作一个汇报,一般包括工作情况、主要的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的努力方向。而实现中的工作总结,大都面面俱到,罗列政绩。
而通讯则不然,要让普通的读者能够看下去,必须要有新闻性和可读性,其传播的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群众感兴趣的事实,即新闻所以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工作通讯,它撷取的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而且要“抓住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见华山新闻论文《抓住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这样写人才能防止千人一面,写事才能避免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端,所以没有丝毫的必要去面面俱到。
其区别之二,思维方式、表现方法与效果不同。运用逻辑思维,符合规定体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是撰写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其语言特点,如果以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准确、鲜明、生动来概括,还不能使人完全满意,因为这没有反映出总结等公文语言的特殊性,那就是简洁明了,朴实严谨。
而通讯则不同,它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表达新闻事实的特征更多的是运用形象化的描述。农业喜欢坦荡的平原,文章喜爱起伏的高山,通讯也是如此。按其表现手法划分,有新闻式通讯、夹叙夹议式通讯、散文式通讯和形象再现式通讯,但这并非一成不变,不可作茧自缚。文无定法,文成法立。提倡的是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否则事物就是静止的,思维就是僵化的。诚然,新闻传媒中程式化写法还为数不少,但这不足为道。十几年前,著名记者郭玲春就另辟蹊径,“意欲奋力从蚕茧中解脱”,她写的会议消息别开生面,不同凡响,开新闻改革之先河。而通讯更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才智的体裁,也就更不应该写得干枯了。对于人物、事件、风貌通讯,还应当遵循“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见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这一原则,少些宣传味,多些可读性。同时通讯语言的特殊性在于形象化:叙事——叫人如临其境,状物——在人耳目,抒情——泌人心脾,议论——妙语惊人。仅就感染力而言,《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等力作,使多少人热泪盈眶,心潮激荡,其源于正是通讯中那种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力量。这是总结等那些见事不见人的公文所不能产生的效果。
总结等公文与通讯还可列举出一些不同之处;通讯等新闻体裁还有许多特点,这已无须赘述。笔者比较两种文体的特点,并区分优劣,两者也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只是希望大家多些了解与沟通,别用公文去匡正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