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你独坐静室,四壁于你如桶。清明的雨将这桶濡化。登时,四周空落,若坠入浓雾弥漫的旷野,恍惚中那曾舔犊于你的亲人正向你飘然而来,或似一条古训,或似一首童谣。
无论光阴似箭似梭,无论流年似水似烟,你都无法面对那给过你无限怜爱的亲人之灵。因此,你宁愿相信有鬼魂,祈盼着那清凉的清明之夜,他们会来到你的床前,空间会滚动着他们遥远的清晰的如梦的声音。但一切只会是梦中的相聚,猛醒时,唯有一柱皎洁清幽的月光斜竖在床前,让你在瞬间以为故去的亲人已沿着这光的路返回天国。
也许在这一刻,你顿悟先人原来是因为对亡人彻骨的挚爱,才创造出哲学和宗教。用它们去探究生与死的深刻内涵;去慰藉哀恸的心灵。
清明的天空上,飞翔着北归的候鸟;清明的土地中,萌生着鲜绿的嫩芽。人们从这清明的天地间看到了生的神圣,又从生的神圣中况味到死的神圣,这神圣如刚刚离开母体的婴儿一般不可亵渎。你由此而彻悟:死是生的归宿,生又是死的新开始;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永不可灭,这该是人们为何在万物竞生之季,为死亡设下祭坛的原因吧?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其实无需任何形式,只要生命不泯,死者便会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