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国务院决定的第六个全国“土地日”。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奋斗在全区土地管理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土地管理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土地管理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于1987年1月1日施行。他标志着我国的土地管理从此走上了依法统一、全面发展的轨道,开辟了我国加强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管理的新纪元。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了加强土地保护工作的问题,决定每年的6月25日为全国的“土地日”,坚定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自1991年起至今是第六个“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纵观土地管理事业的10年成就,它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土地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92年9月9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确定我市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的大政方针。
在我区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全区人民的热情支持,一个具有发展科工贸经济的有利条件、公建配套设施齐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多功能、开放型的新市区已经形成。我们有理由为土地管理事业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为亲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而自豪。毕竟,我们走过的10年,是为振兴河东,造福河东,开拓进取的10年。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10年来,我区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飞跃地发展。座落在区内的中央和市属工业企业,已发展为对天津市起主导作用的骨干企业群,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区街企业以大厂为依托,发展迅速。已由生产自救型变为生产经营型。区街企业上交税金已成为区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明显改善。自84年以来,住宅建设改造以平均每年开工25万平方米,竣工15万平米的速度发展,目前,常州道街、二号桥街、香山道街、盘山道街、昆仑路街以及大桥道后台,中山门地区都是近年来新建或改建的新住宅楼群。万新村、程林里、鲁山道等市统一规划的新辟住宅区均初具规模,给我区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息条件。区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内环线、中环线和数条放射线与市内各区相连。近年来,新建的十一经路立交桥、东风立交桥、东兴路立交桥、中山门立交桥和李公楼立交桥,便利交通运输,促进了我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和将要拓宽的六纬路、新开路、卫国道、华昌大街、华兴大街、复兴庄北街、五号路等,为我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今后,我区要始终如一地保护土地资源,将其作为土地管理的第一位任务,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培育完善土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强化国有土地产权主体及权能。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加强地籍管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土地管理干部队伍。为我区的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我们赖以生息的根基。土地必须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我们土地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土地管理的基石所在。
让我们以10年的经验和成功为基础,以我区的发展为动力,完成土地管理的重任,再造我区土地管理事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