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27岁的孙晓乐,就担负起了公安河东分局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及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这几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想象中的他应该是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可眼前的他,看上去高大英武却不失憨厚可爱,一脸的笑容,实在是人如其名。我怎么也无法把他同大家口中那个在法庭上词锋锐利、反应机敏、战无不胜的诉讼代理人联系到一起。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决定一探他的“庐山真面目”。
简单的寒暄后,我单刀直入:“你如何看待你现在的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分局乃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不容许有丝毫的大意和闪失。我起点低,底子薄,现在是边学边干,换了别的同志可能会比我干得更好。”初次见面却如此坦诚相见,我不禁有些惊讶于他的坦白与真实。这样的为人,在法庭上会不会“吃亏”呢?“听说你在全市法制系统大比武中成绩骄人,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次参加比武的同志之间都比较了解,我的实力实在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除了运气,我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就这么简单?”“嗯。当然前提要感谢科里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我本想从他这里多获取一些“情报”,可他实在太“惜话如金”了,于是我去采访一下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侧面了解一下孙晓乐“成长的足迹”。
孙晓乐的直接领导法制科的刘宝生科长是一位资深的老民警,提起孙晓乐,他一脸的骄傲:“这个年轻人到科里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若说基础,他不是最好的,可他的进步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拿这次比武来说,参赛的几乎都比他学历高、经验丰富的选手,我们是希望晓乐能通过比武得到锻炼,开阔眼界,可晓乐却真的给了我们大家一个惊喜。其实这个惊喜并不意外,因为相对晓乐的付出来说,这样的回报是情理之中的。在我带过的民警中,他是最勤奋好学的一个。”旁边的王义祥科长插话到:“晓乐堪称是厚积薄发的典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科里的同志都是我师傅’。遇到不懂不会的,他绝不放过,或请教同志,或查阅资料,直到弄清楚为止,有时候一学就是大半夜,台灯罩都烤坏了好几个了。”问到孙晓乐的同事时,他们对孙晓乐的评价如出一辙:孙晓乐为人热情坦诚,谦虚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总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好。
预备再次采访孙晓乐的时候,他刚刚从法庭得胜归来,问他制胜的“法宝”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应该说还是办案民警的基础打得好,否则不可能这么顺利就打赢这场官司。”“法庭上下的你好象差别很大,对吗?为什么会这样?”“当被告的感觉恐怕你没体验过吧?”这样的回答让我依稀看到了法庭上那个辩才滔滔、据理力争的孙晓乐的影子,可能是怕我误会,他解释到:“在平时,我只代表自己,比较放松;在法庭上,我代表的是全分局乃至所有公安民警的整体形象,我就好象过河的小卒,没有后退的余地,压力很大,说句玩笑话,简直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话一出口,我们都笑了。
完成这次采访稿件的时候,已是繁星满天,看看桌子上孙晓乐经办的案卷样本,是那么严密工整。回家时经过孙晓乐的楼下,他办公室里的灯依然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