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想起当年老码头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910
作品名称:
想起当年老码头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43
起始页:
T00004_00.pdf
责任者:
白青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1
主题词:
杂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我曾经写过一首关于“老码头”的诗歌,其中充溢对童年美好的回忆:“码头在辽阔的天水间默然无语,像栖落岸边的大鸟况味曾经的风雨,小树苗听着书本上的诗句长大,吟唱的蟋蟀陪伴我走过又一个假期……”诗歌中的老码头、河岸边、小树苗、蟋蟀等物象交织成我们那个时代的绿色童趣。每当暑假时节,我们打草、放羊、游泳、捉蟋蟀整天遑遑在子牙河岸边,对河边货场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所以与河岸景物结下了深厚感情,往往形成乡思的一个个画面。 大清河过九宣闸到第六埠汇聚了子牙河绕行津西古镇杨柳青,那时候的杨柳青真是会南北舟车,集八方商贾,迎海运漕粮,越吴百货。有上溯冀中,河南中州,走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的大大小小的运货船,连樯接艘,拥挤不堪。船工们执篙提杆,推挤当位。远远看去俨然一条流动的船泊的河流。河边上木码头一座连着一座。每座之间还有装散货的货位,上下码头立体交叉,到处是川流不息的搬运工。外缘是向货场卸货的大小车辆,里三层外三层,唱筹之声此起彼落。毗连着就是津浦路杨柳青火车站货场,有的货物从水路起旱在这里转运上火车,那个时候河边上热闹劲儿简直甭提了。由此缘河而兴的杨柳青古镇繁盛起来,从事码头装卸的搬运工成为当地最为走俏的工作,有较为丰厚的收入,一个月开两三次支。我们小时候就听过这样的乡谚俚语“一搬运、二军官、搞了社员真心酸。”说的是姑娘家找对象找搬运工是上选,搬运工比军官赚钱多,还守家在地。搞对象搞了社员只有过辛酸日子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等有了孩子,按人头分粮,工分分值很低,夫妻辛辛苦苦干一年有时还欠队里的。现在好了,农民都富裕了,已经没有农民和市民的区别,农民还有土地,姑娘家成为抢手货。 从小我们就在河码头上玩耍,记得一起玩的发小都是水性不错的。有一次我和小胖偷偷登上一条小船,得意的嬉笑刚落,就听一声“开船啰——”忽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水面上开始涌动起来,继而滚起了浪头。只见前面的大船解开了码头上挂的缆绳,大船上的水手都大呼小叫起来:“好风!好风!”顿时扯起篷帆来,劲风鼓胀了篷帆,船头立时兀起白花花的浪头。我们的小船紧跟在大船的后边离开了河岸,随行下去了。原来这只小船是大船上的一条划子,有绳索与大船勾连,我们在上边,船工没看见就开船了。须臾间船调至河心,渐渐的提起速度。只见船两边水浪激荡,排开的水流一脉脉像人字形的雁行,消失于岸沚处。我和小胖都傻了,下午还要上学呢,这可怎么办?说时迟那时快,码头上面扛活儿的王大爷,看到我们将被大船带走了。他立马招呼与大船傍行的打渔船将我们两个傻小子接下来。当我们从渔船上跳下来,小心脏还不停的咚咚跳。好心的王大爷一人给了我们一个脖溜儿,嘴里不停地笑着叨咕,混账小子们,不好生上学,淘出了圈儿。看把你们带到胜芳去。王大爷话音刚落,这时候就听到他工友群里有人说,把他俩带到胜芳看美女去吧!哈哈哈……我们听了,羞臊得抬不起头来,赶紧跑出了货场。那时候真不知道胜芳还是个出美女的风雅去处。回头处只见子牙河河道,艳阳洒下万道金辉,河面锦缎荡漾,绚丽辉煌,高远的天空穹隆之上一只只鸥鸟展翅翱翔。刚才那只扬帆的艚船顺风顺水愈行愈远,逐渐渺茫,最后只剩下一个耀眼的小白点儿。 还记得有人说,码头下边的蛐蛐咬架是非常厉害的,因为它们见过世面,争强斗狠,临危不惧。于是我就到码头下的临河边的石缝里去逮。在一天放学以后我独自带着蛐蛐罩子去逮。功夫不负苦心人,翻遍几块大石头,果然逮到一只黄头大蛐蛐。后来经过与发小们的蛐蛐几番大战,连连获胜,从无败绩。当时真把我乐坏了,把码头出大蛐蛐的话当成真传,还隐秘地不告诉任何人。后来到了秋后,不忍大黄头自然逝去,还逮了母蟋蟀放到蛐蛐罐子里陪伴它。母蟋蟀放进去以后大黄头的鸣叫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亢奋激昂像打机关枪似的“哒哒哒……”现在忽然变得委婉缠绵起来,拉着冗长的颤巍巍的长音。我们跟这种鸣叫叫作“颤连”,跟情人间谈情说爱说悄悄话似的。真是不到园林怎知春光如许……当时是想让它们交配下籽,没想到这样“拉郎配”也是枉然,蟋蟀繁殖不是简单的事儿,它的选择性很强,没准儿放到野地里“野合”更好。第二年我又去码头逮蛐蛐,却没逮着大的,也许是大黄头没繁衍后代的缘故吧……那时候男孩子大都听得出来蛐蛐“颤连”求偶的鸣叫,现在的孩子恐怕知道的犹如凤毛麟角了。那个天青水蓝与大自然晤谈的天性放纵自由浪漫的童年已经被现在的电子游戏、游艺厅等高档场所代替了。穿掘了人工的造作,淡漠了自然天趣。 我们的同学当中就有不少是搬运工的子女,她们生活相对高过普通家庭的孩子,穿衣戴帽也讲究些。我则是比较寒酸的了,记得从小没穿过新袜子,我穿的袜子都是大人的袜筒缝的。有一次在班里与同学摔跤,不慎把鞋子甩掉了,露出了缝制的袜子。有的同学看到了奇怪的喊叫,看啊!他穿的袜子是带尖的。我默默穿好了鞋子,当时也不觉得丑陋,因为我没有穿过儿童袜子的感觉,只知道袜子是这样的。因为家贫,到上学分配工作的时候看到有的同学竟然分配到运输厂,真是羡慕死了。听说那些分配到运输厂的同学还开上了汽车更是垂涎三尺。后来我也有短暂的当搬运工的时光,那只是一种体验了,而且已经错过了杨柳青搬运工会最好的时候。因为河道枯水,水运萎缩,子牙河岸边的装卸码头都年久失修,后来逐渐凋零了。继之而起的是陆路运输,也红火了不少年。 有时候我还是喜欢在老码头的岸边坐上一会儿,看夕阳隐在了长堤后面,地上密匝匝的树木投下了长长的阴影,河面上半明半暗,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吹拂,像当年王大爷的大手在脑后抚弄着。秋后时节听听蟋蟀潺潺鸣叫,仿佛听到大黄头的韵律,回到自然天趣的童年。听到当年搬运工清唱浑厚嘹亮、抑扬顿挫的西皮二黄(杨柳青运输厂曾经有京剧团、评剧团,排过许多整台的大戏名闻乡梓。)有时直到天晚风凉,才凑近旅游新码头,登上归舟。此时河道稍微向东弯曲,游艇随之转向,一路悄然,覻着后面翱翔的鸥鸟款款飞翔。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白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