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爷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422
作品名称: 摆渡爷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29
起始页: T00010_00.pdf
责任者: 高明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天津西郊有个当城村,子牙河从村西流过,村民都住在河东,河西则是几万亩良田。以前河上没有桥,要过河就靠船来摆渡。我爷爷十五岁就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了撑船的松篙,将需要过河的人、胶皮车和牲口往河两岸运送。我爷爷生的高大英武,19岁那年娶了邻村比自己小3岁的奶奶,婚后生下两个丫头,不久大水淹了当城村,爷爷拖家带口去了东北,加入了闯关东的队伍,3年后又回了老家,重操旧业,继续摆河度日。解放后也就延续了下来。 作摆渡的船可不是一般的小船,摇着两支橹悠哉游哉,那河面宽四、五十米,水流湍急,况且过河的不光有人,还有牲口车等种地的家什,摆渡的船就比普通渔船大些,起初是小五舱,在五个船舱上面铺上木板缚牢,使整个船面平坦,后来就改成了大槽子。大槽子长12米,宽4米,也是用木板铺平整了,大槽子能渡六、七辆胶皮轮的大马车呢!赶马车的车老板儿,先得在码头把牲口卸了套,不然那些畜生见着水就害怕,在船上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船到河中央,它们坐立不安,非得连车都掉河里淹死。卸下套来,把车排放好,车老板儿再牵着牲口紧挨马车站稳了,到河对岸再套上马车。摆河不是用竹篙撑船过去,而是在码头上游300多米处的河中间抛下一个百十斤重的大铁锚,用一根粗铁链与船中连起来,待人车等上船后,我爷爷大喊一声:“走船了!”用松篙一点岸边木桩,船即离岸,我爷爷一边撑船一边指挥着靠近船尾的坐船人“靠右把舵。”那船借着水流往对岸划去,因有铁锚的拉劲,那船才不会顺水流溜走,又有我爷爷手撑松篙掌握平衡,指挥坐船人掌舵,让那船头始终斜刺里逆着水流而上,到河对岸,我爷爷再用那长约两丈的松篙尖勾住码头木桩,船即稳稳靠岸了。 我爷爷对本村人是分文不收,外村人路过的只收一二分钱。本村人也不白使唤,收秋后,每家给我爷爷一袋子粮谷,我爷爷也就笑纳了。 最显我爷爷本事的是“捻船”之前的让“木龙翻身”。入冬,河里结了厚厚的冰,人们都从冰上过,渡船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正好借这段时间将船保养修补一番。可是把那重万八千斤的渡船弄上岸可不是件那么简单的事。在结冰前,准备捻船时,爷爷先在岸边丈量好距离,然后把“六口”,也叫“绞关”和“三转儿”都固定好,在船头两侧拴好大绳,生产队里每队派五、六个精壮男劳力来听我爷爷吩咐,把船从河里拉到河滩上,再翻个身,架在土台上,修修补补,叫“捻船”,晒一冬的太阳,歇足了,开春,河冰化了,重新下水服役。 首先,这根大绳茶杯般粗,离水边三丈处穿过第一个铁铃铛饼子,折向南隔两丈,再穿过第二个铃铛饼子,再拐过两丈拴在一个六口上,铃铛饼子大如脸盆,相当于现在的滑轮,而那六口是一米直径,中间掏空,周围有六个大孔,将一根结实的原木,从中空插进去,下面直插入地,其状若放风筝的线轴,铃铛饼子与六口的着力方向都用铁锚拉着固定。到了那一天早晨,早有百十口子大人小孩来看热闹。一切准备停当,我爷爷一声“开始”那些大汉们,将那胳膊粗的六根大木扁担插入六口,随着号子开始绞动大绳。那些大汉们有三、四人推一根扁担的,有拉动大绳的,有在船尾往上推的。那大船在这几十个男劳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寸一寸的前移。爷爷不时在船头船尾地跑动、查看,一面喊着号子,让大伙形成合力“好汉们哪!嘿哟!使把劲哪!嘿哟!”旁边有位傻印爷,每每这时,他最爱跟着喊“好汉们哪!嘿哟!使把劲哪!嘿哟!谁要不使劲哪!嘿哟!不是王八!嘿哟!就是龟呀!嘿哟!”惹得大伙哄堂大笑,大伙擦擦汗,歇一歇,早有人把他追跑了。 把船拉到爷爷事先堆好的土台边了,爷爷让大伙停下来喘口气,他重新把那船头的大绳系一下,因为下一步该让大船翻身了,在土台上铺好一层高梁秆子,爷爷指挥大伙就位,大喊一声:“木龙翻身了——”大伙一起使劲,爷爷在一旁指挥着:“东边慢了,加把劲,西边慢一点,好,一起使劲!东边停!西边使劲!慢点,咬住劲。”大船翻身趴在土台上,其他人也就完成了任务,剩下的活计都是我爷爷的了。 待船底晒干之后,爷爷开始捻船,那料是用桐油、苎麻、白灰等制成。搅和匀了,在裂缝的地方把捻子塞进去,外边再涂抹一番。这就是“捻船”了。 开春,渡船也要如此这般地下水的。 我爷爷水性极好,在水里给船拴大锚,解铁链,能潜水好长时间。在我爷爷五十多岁的时候,跟几个社员撑船去市里拉大粪岗子,本来是几个社员轮流拉着纤绳的,到了月牙河船闸,我爷爷看这里需要把纤绳从那水泥垛子绕过去,就接过纤绳跳上站台去绕,可是就在那时,因为年久失修,那水泥垛子突然倒塌,带着我爷爷掉进了六、七米深的河水里,同船的人都以为我爷爷这下必死无疑了,不被水淹死也得被垛子砸死,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我爷爷从水面上探出头来。上船之后,竟然毫发未损。 我爷爷渡河一直到1975年,上面有一条平板子船没用了,给了村里,村里就把它和爷爷的渡船还有另外一条船连在一起,固定住了,在河里建起了浮桥。我爷爷就不摆河了。浮桥比渡船方便了很多,又过了几年在浮桥旁边架起了钢筋水泥的桥,浮桥也退役了。尽管我爷爷已经去世多年,我偶尔回到老家,村子里大都不认识我,就要询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告诉他们我爷爷的名字时,他们都会说:“哦,是摆渡爷的孙子。”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