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喀什追梦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128
作品名称:
喀什追梦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22
起始页:
T00027_00.pdf
责任者:
刘体洪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 虽然我早已过了爱做梦的年龄,但仍然反反复复地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又回到了喀什,见到了我的同胞兄弟,见到了邻家美丽的姑娘,还有那个曾经从河中把我救起的维族老汉…… 我出生在新疆喀什,是杨柳青赶大营人的后代。祖父早年从原籍山东来杨柳青给大户人家扛活种地,后随杨柳青人赶大营,解放前病故。父亲年轻时在天津红桥北大关茶庄学徒从业。1937年日寇入侵,天津时局动荡,茶庄掌柜被迫带从人赶往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分号避难,父亲也一同前往。由于战乱不断和交通不便,父亲和许多赶大营的汉族人被滞留在新疆。那时新疆因反动势力干扰,少数民族闹反事件时有发生,汉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经营店铺也有被抢的威胁。父亲无心于生意,依靠替人抄写和同伴接济勉强度日。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各民族之间关系有很大改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家父因有些文化又懂维语,被当地人民政府聘为公职人员,经常下乡搞土改工作。1953年10月,父亲因年迈和体弱多病,加之落叶归根心切,便辞去工作,结束了18年的赶大营生活。8岁的我便随父亲回到天津杨柳青定居,胞弟则随母亲留在了喀什。 那时,年幼的我还无法理解“离别”的真正含义,也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是半个多世纪呀!然而 对于一个人,这半个世纪又意味着 什么呢? 二 不经意回首,我才发现自己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天真无邪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年逾花甲、满脸沧桑的老人。人们都说:“人越老越怀旧。”特别是近几年,童年的记忆就像梦一样不停的招引着我,以至于我甚至怀疑当初父亲只带回了我的“身”,而遗落了我的“魂”。我曾经有很多次想要回到喀什寻找自己失落的记忆,均因生活窘困和交通不便等原因而未能成行。不久前,在家人的大力支持和胞弟的热情邀请下,我终于和老伴一起乘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踏上了赴喀什的探亲之路。 透过飞机舷窗,我们尽情领略着云海的壮观:无数朵棉絮般白云在机舱外飘着,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摇曳飞升九重天,俯首静观千层绵”的意境。大约4个小时,我们乘坐的飞机就飞行到了新疆的上空。记得当初,父亲和我从喀什启程,经过乘敞篷卡车、柴油公交车,又从兰州转乘火车。清晨赶路,傍晚住宿,吃的是混合面的焯片汤,住的是土坯干打垒的筒子房,睡的是地下垫着干草的地爬龙大通铺,盖的是各自随身带的行李被,历时半个月,才回到杨柳青。而今天真是“乘机日行千万里”呀! 从飞机上鸟瞰新疆大地,天山南北的锦秀河山,举世闻名的楼兰故城、神奇的塔里木盆地,还有一座座现代化新城、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巨幅画卷。我在心底轻轻的呼唤着:“新疆,我来了!喀什,我来了!”飞机渐渐降低了飞行高度,一片片金灿灿的桦林,一排排红砖木屋的村庄,一块块披锦挂绣的田园又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兴奋得不能自已,竟不由得唱了起来:“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三 我的胞弟曾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任政协副主席,多年从事农机和广电工作;弟媳是伽师县二中教师,教过不少维吾尔族学生。他们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有的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在学校任教。他们继承了杨柳青赶大营人的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骨干作用。如今胞弟和弟媳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家照顾孙子,尽享天伦之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多年来,胞弟及家人早已习惯了那里的生活环境,他们尊重当地维族群众的生活习俗,经常用维语同身边的维族同事、邻居和周围群众进行交流,彼此之间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关系。 当我和老伴与同胞兄弟及家人在喀什机场相见时,所有的言语都化作了激动的泪水,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这是我们兄弟自2004年7月在津分手后的重逢,也是她们妯娌二人离别27年的再聚首。从机场乘车回家的路上,我的眼睛贪婪的左顾右看,怎么也不能把眼前的景象与50多年前的印象联系在一起。在我的记忆中,过去的喀什城到处是低矮的土坯干打垒的旧平房,环境脏乱不堪,人们生活贫困,街头随处可以看见流浪的乞丐。如今的喀什,高楼民居和农村新貌取代了过去低矮的旧平房,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和乡间平坦道路取代了昔日的砂石路和泥土路。市区各处市场繁荣,应有尽有,衣食住行等方面同内地城市相比并无差别。喀什的绿化也很讲究,高大的树木与各种野草野花混杂在一起,错落有致,给人以置身于自然的感觉。车子驶入市中心时,天渐渐暗了,几处夜景灯光次第亮了起来。夜色中的喀什如一个娇羞温柔的少女,在轻快的维吾尔族音乐的衬托下,更加显示出她独有的魅力,使人不由自主的爱上了她…… 重逢的喜悦让我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晚饭后,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回忆着童年往事,讲述着喀什的今天,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四 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中国最西端的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那里有瑰丽的山川水色、神奇的名胜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南疆最重要的旅游地区。因此人们常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在新疆探亲的几天里,我和老伴在胞弟及其家人的陪同下,先后游览了蜚声中亚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香妃墓以及闻名遐迩的高台民居和噶尔老城。我们在位于喀什中心的人民广场拍照留念,在大巴扎观光购物,还在风味餐馆街品尝各种口味的坑烤馕、羊肉抓饭、新疆大烩菜、酸奶子等特色小吃。并且驱车70余公里到伽师县参观了维吾尔族老乡特色农家院,品尝了当地的无花果、无核葡萄、铁皮甜瓜,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少数民族朋友的热情款待。 喀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熟悉,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梦,让我觉得自己从来不曾远离。当我漫步在具有维吾尔族人民古老建筑风格的高台民居时,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慈祥和蔼的面容,闻到了母亲新手做的手抓饭的香气;当我穿梭于喀什最大的商品集贸市场——大巴扎时,我仿佛又听到了父亲和他那辈人带有浓浓乡音的叫卖声,看到了他们肩挑货郎担、身背小篓徒步赶大营的身影。如今,父母和他们那辈人都已作古,只有喀什郊外成片的胡杨林、茂密的芦花荡、马路上悠闲往来的毛驴车、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默默的见证着过往的岁月。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50多年后的故地重游,使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可以说,喀什之行是一次幸福而难忘的团圆之旅,也是杨柳青赶大营人后代的一次寻梦之旅。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体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