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船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983
作品名称:
大船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17
起始页:
T00028_00.pdf
责任者:
白青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47
主题词:
小说-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第七章 祝寿李家庄 琴生挑着水刚把院中的荷花缸注满,忽然一个大巴掌拍了他一下,身后一个洪亮的声音说:“你把这个月挑水的包月钱拿去吧。”琴生回头见身后这人膀大腰圆、浓眉大眼、络腮胡须,他就是朱老六家护院的王雪峰,人称大老王。他手上提着一串钱递给琴生。琴生忙回绝道:“王师傅我这是替二娃帮忙,这钱等他回来自己拿吧,您先放柜上保存着。” “这个月的水都是你挑的,你难道分文不取?”老王一挑眉峰有些诧异。 “说好是帮忙,怎么能见利忘义,言而无信。再说二娃他妈妈有病正等钱治病哩,这几个小钱也好宽宽手。” 王师傅闻言,挺大的眼睛瞪的更大了。他上下打量了琴生一下,微微颔了颔首,自言自语道,小小年纪心怀仁义难得难得。说着他提着那串钱进了厢房。 打那以后,每当琴生看到老王,老王总是和蔼地对琴生憨笑,有时还伸出大巴掌摸摸琴生的头,显出一副亲热的样子。因而琴生并不觉得大老王有多凶。他有时看见老王在凉亭下习武打拳,一跺脚地心都咚咚地响,不由得想到这个人定是倒拔垂杨柳的鲁志深式的人物。确信了历史上真有力举千钧的人物。老王的精湛武功让琴生惊叹不止。打那以后,每当琴生再观赏王师傅练拳,老王就把琴生叫到跟前,敦促他学些拳脚并且说艺不压身不知何时会派上用场。琴生说:“穷文富武,恐自己不能学成。” “那是出道的话,实际没那些讲究。德为功母,厚德载物,习武修身倒是重中之重。”王师傅说完便让琴生从基础站桩练起,然后教授小红拳、岳家拳继而熟悉兵器。跟王师傅接触长了,琴生方知王师傅原来是南运河尤坊村人。其父便是名震南五河的镖师王旦。因朱家上辈与王师傅的父亲交厚,王镖师不愿让儿子继续走镖,所以才在朱老六家下护院。 转瞬就是半年时光,一天琴生跟大嫂荷花商议,想拜王师傅为师。荷花听了很高兴。她想,能够学点本领也好防身自卫,可是拿不出什么来作为拜师之礼,王师傅孤身在外定然有需要缝缝连连的衣物就询问琴生。琴生想起王师傅的褂子已破了肩。荷花就扯了四尺青布,密密实实的针脚给王师傅做了个坎肩,让琴生给王师傅送去,告诉琴生说等他父兄回来再请王师傅吃饭,让他老人家多受累。 当晚月升东天,琴生趁里头院还没关大门,便来到王师傅住的厢房,讲明来意,王师傅拒不接受。琴生苦苦哀求,又咕咚咕咚磕了几个响头。王师傅见礼成,不好推辞,只好扶起琴生说:“你我既为师徒,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你,虽然你练功起步晚,可是你肯下功夫,功架也不错,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有长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在这家也不会长久了。家主人远非其先人作派,一味糟蹋日子。岂不闻村巷俚语‘朱老六,洋钱厚,铺着盖着花洋绉,抽大烟,上讲究,一边一个使唤丫头。’我再三规劝,只是不听,也灰了心志。再者,你师爷年近八旬,最近染病。我不日即要回乡。我走之前,将回风刀传授给你。日后你循此法坚持修炼,定会有所收获。山不转水转,你我师徒后会有期。” 琴生闻言,不禁掉下泪来:“不想师傅成行之速,何日起程弟子为您饯行”王雪峰见琴生情动于衷不由也洒下两行热泪。日后王雪峰苦心孤诣把回风刀法闪展腾挪一招一式地传授给琴生。看看金风乍起,落叶飘飘。琴生在习武的凉亭内为师傅饯行,酒后,师徒二人健步登舟,琴生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十二座连桥赵北口方洒泪而别。 转眼已是来年的麦熟时节,学塾里宗先生回家收麦子,学生便放了假。这天荷花带上琴生和汝涛棹船去李家庄给姥爷拜寿。小竹篮里装的是蒸好的寿桃寿面,篮子上罩着块红包袱皮儿。荷花梳着大发髻,头上插一朵小红花,粉白地儿的碎花小褂,显得利落又喜兴。前面是琴生,后面是汝涛,亚赛二郎担山一般。阿秀似有不悦,因为妈妈没有带上她去姥姥家。但打小任事紧让小叔,也并不计较。她在婶娘群里一起给妈妈送行。行将上船,忽见琴生踅回头飞快地往家里跑。须臾间他手里拎着杆七齿渔叉跑回来。阿秀忙问:“小叔叔,串亲戚还拿渔叉干什么?” “正是叉晒的时候”琴生指着初升的红艳艳的朝阳说:“叉条大鱼给你姥爷祝寿。” 送行的人们都称赞琴生想得周到。村边泡苇、洗衣裳、挑水的人们看荷花又带着小叔和儿子回娘家,都高声高嚷地跟她打哈哈:“大嫂子,又带着两个儿子看老爹去呀。” “大婶子真会生,一胎生了俩,这一对童子双拜寿,寿星佬不定多高兴呢!” “还得说人家荷花,老嫂比母呀。琴生长大可得孝敬你大嫂子。河里水里的她不放心,有个出门串亲的时候都带上你,打小跟着,象小尾巴一样。” 琴生对大家说笑打趣的话都牢牢记在心里,尤其对上年纪的老人的嘱咐铭记于心。他心里叮咛自己千万莫忘大嫂的恩德,事之如母亦不为过。几十年过后,日寇侵华,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琴生忙于给抗日武装偷运军火忠孝不能两全。对大嫂生没侍奉,死无发丧,至死觉得愧对大嫂,终生遗憾,此为后话。 告别了送行的人们,琴生用叉杆一支,渔船便离开了岸。汝涛摆开双棹,划动碧水,随着脆生生的水音儿,小船悄然划出了淀头村。 穿过一条条苇壕、沟汊,拐进了大河。此时高园子上的麦子已经熟了,黄澄澄的一片连着一片。一方方芦苇还没吐穗,轻盈地随风摆动。荷叶田泛着油绿。淀风从苇稍头吹来夹带着清新甜润的气息。琴生拎着渔叉站立船头,汝涛轻轻棹着,荷花赏心悦目地观看一路风光。过了砦南村,进到一个大淀。此淀广阔无边,泱泱鳞波在阳光照耀下闪射着万道金光。在渔船上放眼望去,真有杜子美咏洞庭湖的那种感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荷花观赏着风景,咀嚼着诗句,忽然想到自己自打过门忙于家计,生疏了书本,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家中事,摊子不可谓不大,日子不可谓不难,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可无论如何也要硬着头皮领头前行,这是为人一世的责任啊。世事沧桑,人也象这水波一样,前波平复后波兀起。一代推着一代前行。不变的唯有这淀上风景,永远充满盎然生机。眼前的一切不就是自己儿时的景象吗。不由心中感慨了一番。船沿着淀边划行,棹过一段汕地,掉头来到荷花淀。此时的荷叶半方,尚没封住淀水。周遭宁静,水鸟啁啾。船轧着荷叶、菱角拍子、浮萍和白花菜悄然前行。站在船头的琴生忽然向汝涛示意擎住棹,他探出身子,侧耳向水面谛听。他透过婉转悠扬的水鸟的鸣唤,分辨出不远处一片小荷叶下,间或发出“啧啧”的汲水声。 随着琴生的手势,汝涛紧密配合,轻轻划着棹,小船在浮萍上溜进。忽然琴生觑定在那苇草边的小荷叶覆盖的凉荫下,一条大鲤鱼正把大半个脊背浮在水皮儿上晒太阳。鱼嘴在凉荫下,汲着甜水发出有序的“啧啧”声。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嗖”的一声,琴生手中的渔叉箭一样射过去。随着“梆”地一声响亮,水面上掀起硕大的一个瀑花。只见被插中的鱼将渔叉带出好远,不时在水中起伏。汝涛紧棹小船追了上去。琴生挑起渔叉,一条三、四斤重的金鳞大鲤鱼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荷花母子齐声喝彩。汝涛拍着巴掌高兴地说,这回姥爷有下酒菜了。琴生刚把鲤鱼脱了叉。向前一望,在壕头边上隐隐看到微微荡漾的涟漪。水纹很轻,阔散得很大很慵懒。琴生知道这是黑鱼产卵时公、母两条鱼同时戏游时荡起的涟漪。母鱼在上公鱼在下护游,一旦鱼产下鱼籽,公鱼护持在旁,从不远游。琴生向汝涛打手势,小船溜上去。琴生掣动渔叉,随后“嗖、嗖”两声响亮同时响起。随着响动,水面搅起尺数高的水花,搅得两把渔叉的叉杆在空中发出响亮的撞击声。 荷花与琴生、汝涛看着水面上的情景,惊愕了。随着响动,迎面芦苇丛中露出一条小船的艨头。艨头之上站立一位白衣少年。 “你不是小白园吗?”荷花一打量那孩子正是小藕的儿子,如今已长成了小大人的模样。 “荷花姨,您回来啦,这叉鱼的是琴生吧”叫白园的孩子眼上眼下的打量着琴生问。 “白园”琴生汝涛忙向白园打招呼。此时河里的黑鱼带着叉挣扎到一块水草茂盛处。两人忙起叉。只见白园的叉头上一箭双雕,琴生的叉上只叉了一条。“一叉叉俩,好叉法”琴生一边退叉一边称赞白园的叉技。 “你的叉玩得也不错,你的叉是直叉,速度快。我的叉法是弧叉,准头大,速度慢。我比你先出手,才同时着叉。按常理这鱼是你的”白园谦让。 “你一叉叉俩,自然是该你得。”琴生见白园有意谦让,把退了叉的鱼赶忙扔到白园的船舱里。白园忙又把鱼扔回来。荷花见状就笑着说:“别让了,俩人分吧。小的归琴生,大的归白园。他已先叉了条鲤鱼了。” 白园见荷花姨说了话,又见她们的船上先有了条大鲤鱼,便不再推让。正当他在水里涮叉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一条鲤鱼跃出水面。高高地在空中打了个挺,正往下垂落间,忽见白园手起叉落,渔叉平着飞出去,贴近水面时鱼落叉到。就听一声“着”叉个正着。荷花、琴生、汝涛齐声叫好 “你是受了谁的好传授,叉得这样好?”荷花边看白园起叉边喜爱地问道。 “没跟谁学,看人家赶网寻哨的看的。人家飞叉叉鱼探囊索物一般。咱这回是巧了,该着在您跟前露脸。”白园说着将鱼挑出水面,一条近二尺长的金鳞大鲤鱼在叉头上映着日光曜人眼眸。 “你妈要在跟前甭提会多喜欢了。”荷花继续夸奖道 “我妈喜欢的是春燕,您还不知道吗。她说闺女是妈妈的小棉袄。”白园说着有意看了一眼棹船的汝涛。汝涛还不知道哪的事儿,就跟着大伙笑了。 “你妈是把儿子当成大皮袄,烧的,才这样说的。你妹妹春燕在干什么呢?”荷花在路上问白园。 “在家跟我妈织席呢。她现在可能干了,一天织一领席还拐弯了。” “从小看大,自小就让人喜欢”荷花笑着望望广阔的淀景说:“你小莲姨家的跑不了干啥呢?” “在汕上扣大罩呢”白园说着手搭凉棚向荷花淀外的汕地上眺望。遥见一条小船,船头支一架圆筒状的罩网,正往这方向棹来。白园将一只手指伸进口中,吹出一声悠长响亮的口哨声。随即对荷花说:“那不是,棹过来了。” 荷花向前一看,一个袒胸露背的男孩子雄健地推棹向这边飞快地棹来。老远就打招呼:“荷花姨回家了,琴生汝涛都来了。”琴生汝涛忙将船迎上去, 一时间相互问侯新鲜的没法儿。汝涛问跑不了叉了几条鱼。跑不了说没叉几条,要说叉鱼得数小白园,我这回逮着一个大圆鱼,有这麽大。跑不了用手比了个大圆圈说。 大伙问他怎么逮的,跑不了边棹船边绘声绘色地说开了:“我从水泡的样子看,好象是条鲤鱼,可用罩扣住以后倒没了动静。叉下去,只听咚的一声响象叉在了锅盖上。于是我脱了衣服一个猛子倒下去就抓上来这个圆家伙。” “它倒没咬了你的手,要是咬了手,听驴叫才撒嘴哩”汝涛一说大伙都哈哈的笑起来。 一会船拢了岸,荷花让白园和跑不了说给他们的娘,荷花姨回来了。俩孩子从船舱中提着鱼乐呵呵地走回家去了,边走边说:“我妈听见您回来了拔腿就跑来了。” 一进篱笆院,只见老教谕正在树荫下小菜园里锄草。菜园里一畦畦的菠菜缎子似的闪着油光。菜花已结了籽,丫丫叉叉地缀满枝头,招来两只彩蝶在空中飞舞。荷花、琴生、汝涛一拥而进,老人高兴的站起身来抖抖手上的土,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又长高了,都成大小伙子了。老教谕问过家中老人的情况,又问琴生、汝涛念什么书了,学塾的景况如何,宗先生可好,一一回答过后,大家在荫凉的葡萄架下石桌旁坐了。 “这是我们给您逮的大鱼,给您祝寿。”琴生、汝涛举起两条鱼让老人看。老人笑呵呵地说:“一会儿收拾好,咱们喝两盅。”荷花把沏好的茶放在石桌上,刚要去收拾鱼。只听篱笆后面起浪头似的笑成一个疙瘩,影绰绰来了一大群人。前面是跑不了提着圆鱼,白园提着鲤鱼,后面跟着白园的妹妹春燕,跑不了的姐姐春妮。再后面是白园的妈妈小藕,跑不了的妈妈小莲。这姐妹俩都嫁了本村一个姓白一个姓李的人家。这会儿听说荷花又来住娘家,连饭也不做了,拍屁股拉着孩子们跑了来。 “大早起喜鹊喳喳叫,一定是贵客临门了。果不其然,亲家儿子给亲家爹上寿来了。还带来这麽大这麽白的大寿桃”小莲捧着寿桃直夸奖。 “我们两家也凑一份,给姥爷上寿”小藕说着六个孩子便凑在一起围着石桌子看圆鱼。春妮比春燕大两岁,走在前面。春燕拽着春妮的衣角趔趄着身子凑上来。因为这年皇上下了诏书,禁止缠足,实行满汉通婚。她们缠的脚又放开了还拐了着走路。虽是满脸笑容,底里还苦茵茵的亚赛经雨的梨花娇媚可爱。春妮拍着琴生叉的大鲤鱼希罕地说:“叉这麽大条鱼真不简单,是怎麽弄上来的?” “是汝涛棹船,我用绰网绰上来的”琴生边说边拉开架式比划,春妮春燕相视而笑。 “你们没看见白园叉跳鱼,那才叫希罕呢!”琴生赞不绝口地说。 “碰巧了,我的叉到了,鱼也到了。西大坞耩地--恰可恰。人家跑不了扎猛子拿圆鱼那才是真本事。据说这家伙咬人不撒嘴,只有听到驴叫才撒嘴呢。要是万一被咬住了,咱这又没驴,啥时才撒嘴呢?”白园一说孩子们莫衷一是。 “这有什么难的,叫你妈学驴叫,她叫嚷起来嗓门可大哩”荷花闻言佯装认真地虎着脸跟白园说。 小藕扫了一眼老教谕,见老人没有嗔怪的意思。就说:“荷花这个东西编派我什么呢。”说着扑到荷花跟前撕她的嘴,非要她学驴叫不可。两人边打边笑成了一个。 小莲在旁边帮衬着小藕说:“没说清日不来,来了规规矩矩的,孩子们都老大不小了,赶明儿作了亲家还猴吃辣蒜的象个什么。” 荷花边架住小藕的手,边扭头烧火小莲:“你别花马掉嘴的,俺们没大没小没人笑话。我要是真让你升一级,让你当上亲家婆,你还真得绷住点。不然,我那老公公可是老板儿的。”他一边烧火着小莲,一边觑着琴生和春妮。琴生正入神的听老人说古人箭法如何高明,箭穿铜钱、百步穿杨,陶醉在丰富的想象里。乖巧的春妮见大人们嘻笑着打嘴架,却怪怪地往自己身上瞅,瞅得人挺不自在的。已经听出来她们在嬉笑中演绎的意思,便作出听老人讲故事的样子不理会。可心里忐忐忑忑咚咚直跳,小脸蛋儿一红一扯的。 “看咱们那玉刻似的闺女,脸蛋儿有红似白多俊呀,没得给你们家增光添彩”小莲还架拢。荷花哪里肯让,一把把琴生拉到莲藕跟前显白说:“咱这也是一表人才,行动坐卧有姿有态,没得让你摊上个好女婿。” “说明白了,是她不是我”小藕忙分辨。 “是她”荷花指着小莲的脸说:“你这个亲家婆子到时候别忘了谢我这个媒人。” “我谢你坐着没空儿------”小莲拒不买帐。荷花刚要使强,老教谕发了话:“孩子们都在这儿吃饭,快去拾掇鱼”荷花仨人立马收了形状。一起下了厨房。叮当一阵锅盆响亮,一会儿大锅里飘出一阵新鲜活鱼的香味儿。 一会儿酒宴齐备,老教谕拿出杨柳青出的佳酿莲花白招待大家。刚一坐定,他环顾左右,让孩子们去叫白园的爹和跑不了的爹。 “甭叫了,都去吃火会了”小莲说。 “什么叫火会,怎么个吃法?”琴生问。 “吃火会就是有人家着了火,火救灭以后,主家不论损失多少,都要请帮忙救火的人们吃饭,这是祖例。一看人缘,着火没人救就坏了;二是有助于破案,谁不去吃饭就有被怀疑是纵火犯的可能。所以这顿饭死活是要吃的。这火会一吃大伙也都多提备着防火。提高了警惕,坏事变成了好事。”荷花循循善诱地说。 琴生和孩子们听了都点头称是。 “着火的这家是烧了麦子垛,下夜的看场,在麦垛上抽烟,引着了麦秸子,差点火烧活人。他被烤醒了以后一叫喊,大家齐帮动手一阵乱泼乱倒又把这个烧鸡浇成了落汤鸡。”小莲一描述逗得大伙捧腹大笑。 “就你这张嘴会白话,你看闺女多稳当,一点都不随你。恨不得让她说都不说。” 老教谕笑着说:“不管是什么鸡,没连了鬃就好,大热天哪都是干麦秸子,一年的收成全让它燎了去就坏了。他们吃火会了,咱们也踏踏实实地吃饭吧。”老人入了座周围围了一群孩子。刚开饭琴生首先离席双膝跪地给老人磕头拜寿。随即汝涛、白园、跑不了也磕了头。荷花莲藕及妮燕都道了万福。老人乐得满面红光连喝了三盅酒。于是大家都疯起来,捋袖伸著大吃大嚼。白园连称圆鱼肉好香,小莲小藕就忙着给老人往碗里夹,春妮春燕一尝也连声说香。跑不了给琴生夹了一块裙边放在碗里,小莲也夹了一块腿肉,琴生的碗里垛起了老高。他一见反倒皱了眉:“你们快吃吧,别顾我了,我不吃无鳞鱼”说着就将圆鱼肉分给了白园和跑不了。 老教谕见琴生小小年纪便有戒持点点头笑着说:“钓金龟这出戏里张义娘嘱咐张义三种鱼不能钓,黑鱼、鲇鱼、乌龟。这不食无鳞鱼的传统可是你家弄大船的讲究了。” 琴生说:“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船的常年整月在水上营生,风惊浪险,老家儿的都有所信奉,有所戒持。我们还是遵奉的好。” “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讲的都是修身之道,而会修不如持戒,戒持得好,定力就好,就接近聪慧,所谓戒、定、慧是之也。”老教谕深饮一杯面色微醺摇头晃恼地说。于是大家也不勉强琴生,各自随便饮用起来。吃着吃着白园忽地站起身举起酒杯敬琴生:“我素来对你钦佩,你自小就有志量,非我辈能比。今后若有用得着我之处,定当效力。”说着他看了春妮一眼,不由局促起来脸一下子红到耳根。饮罢便请琴生举杯,琴生慨然应允一饮而尽。大家都鼓掌叫好。 席间荷花悄声问老教谕将春妮春燕说给琴生和汝涛可否。老教谕说各归各论并无妨碍。千万别错了主意,多般配呀。他们父女的说话不知有哪个有心人听到了,只见春妮春燕羞答答地叫了声妈呀,说吃饱了便跑开了。老教谕见了,开心地笑成了一个开了花的大寿桃。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白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