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957
作品名称: 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其他名称: 中北斜村侧记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15
起始页: T00023_00.pdf
责任者: 小明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今年十七大召开前夕,有幸受《杨柳青》杂志编辑部之邀到中北镇中北斜村参观走访,通过耳闻目睹,切实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好地方,是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农村发展的方向与楷模。 在亲身感受中北斜村全面发展之前,也曾多次听说有关该村的话题,总结起来无非是一个主题:富裕。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置身其中,你虽看不见富丽堂皇的形象工程,老百姓却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从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荡漾在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 紧邻天津外环有一块风水宝地,那里车流穿梭,商贾云集,来自全国的各地的知名开发商都在这里投资开发,这里被誉为天津西部之星。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在最近几年创造的成绩让人们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这个村庄就是中北斜村。中北斜村现有人口1090人左右,从人数上看,算是个小村,可在经济收入上却是一个超级大村。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内已入驻中外企业60多家,一年的租赁收入就有两千多万元。现有员工4000多人,其中不乏津河电工等知名企业。村里的人们,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工业园的发展还为周围的村子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给那些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未来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平台。上了年岁的人按月可以领到村里发的养老金,养老金的数目足以保障老人们舒适地享受晚年,不必找儿女要赡养费,这就解除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年轻人有工可上,老年人老有所养,人人都心满意足,人人都不为生计发愁,这样的村怎能不展现出十分和谐的新气象。 另一个感受是文化生活丰富。这在农村可是不多见的,一般也就是扭个大秧歌就算丰富文化生活了。中北斜村的办公楼是一栋普通的二层小楼,不显山不露水,办公楼的西侧是一座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楼前是休闲公园,再往西是宽阔的操场。一早一晚在健身器械区域锻炼身体的、在凉亭聊天下棋的、在园内散步的、在操场不吝惜体力和汗水踢球的,动静相宜,相映成趣。园内白的拱桥与红的走廊、绿的草地树木、清澈池水中红脊背的观赏鱼,再配上红日、蓝天、白云,远处一排排房舍组成的静谧的村庄,对面进出工业园忙碌的车龙,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都市中的村庄,现代化的农村,这里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 走进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委会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种锦旗和奖牌,“市级卫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集体”、从2001年至2006年的“文明村”、“民间花会广场舞擂台赛十大擂主”、“五个‘一’先进村”和各种比赛的“优秀奖”、“表演奖”,以及中央、市区领导参观考察的图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图书室、阅览室都配上了电脑。在一般人眼中,农村是贫穷落后加环境差,到中北斜村走一遭,就有超过城市的优越感。 在该村的文化中心一楼大厅有这样一幅打油诗: 吃饭要吃七分饱,常跳秧歌和舞蹈, 抬抬手,动动脚,烦心琐事全忘了。 唱唱歌,笑一笑,听听音乐真美妙, 淡薄名利讲情意,身外之物咱不要。 健康才是无价宝,远离忧愁少烦恼, 心宽体健人长寿,满心欢喜乐逍遥。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可不多,从这首诗里看出了中北斜人宽阔的胸怀和安定乐观的生活情趣。 参观完毕后,我们邀请该村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跟大家合影留念,从他身上的一个细节,让我明白这个村之所以走在前列的一个原因。当时我们招呼他与我们合影,听到招呼,他朝着一个垃圾箱紧走几步,把烟头扔进了垃圾箱,并弯腰将垃圾箱旁另一个烟头捏起投进里面,然后才高高兴兴地站在我们身边合了影。一个村支部书记能做到这一点很难得,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怪不得把大家带进了幸福的园地。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小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