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不知名的三轮车师傅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892
作品名称: 谢谢你不知名的三轮车师傅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13
起始页: T00039_00.pdf
责任者: 翁芳芳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发生在咱们杨柳青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至今都不知姓名的蹬三轮车的师傅。 那是2004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大约五点多钟,我家的电话铃响了起来。像往常一样爸爸不紧不慢地走到电话机旁,拿起了话筒:“喂,哪位?什么!你再说一遍!”看到爸爸急切的表情,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接下来就见爸爸的眼睛湿润了,他用颤抖的声音连声说:“好,好!我马上过去。” 挂机后,我问爸爸发生了什么事儿,他激动地说:“我四十年前的老排长从山西专程到杨柳青看我们来了!现在刚到你张伯伯家。”说着就一溜风似的出了门儿。 记得那一天爸爸回来的较晚,很兴奋。没等我们问,便打开了话匣子,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三轮车师傅太棒了,他没给咱杨柳青人丢脸,等我找到他,一定好好谢谢他!”听了爸爸的话,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我们的追问下,他才道出了如下这段感人故事。 年过花甲的鲍排长,风尘仆仆地来到杨柳青后,一下火车便傻了眼。看着杨柳青的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房变新了,树变绿了,水也清了,天也蓝了,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总以为走错了地方。连打听好几个人,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对!这儿就是杨柳青。 正当老排长不知往那个方向走的时候,过来了一位三轮车师傅。他个子不高,身子有些单薄,50岁左右,皮肤黝黑,给人一种纯朴憨厚的感觉。他关切地问道:“大爷,您是来走亲戚还是来旅游啊?”老排长连声说:“不是,不是,都不是,我40年前从杨柳青亲自接走了46个兵,他们都是我40年的老战友喽。人老了怀旧,就连晚上做梦都是他们那一张张生龙活虎的面孔,我这次来就是想看看这46个老战友。杨柳青的变化太大了,看来我是找不着他们喽!”老排长的一席话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深深感动了这位三轮车师傅。他拉住老排长的手,大声说:“大爷上车,我帮您找。就冲您这份对战友的真情,我免费服务,绝不收您一分钱!” 就这样,这位三轮车师傅拉上老排长,边了解情况,边向老排长介绍改革开放后的杨柳青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由于时间过长了,老排长只记得个别战友的名字,所以在这个有十余万人口的杨柳青要想找到他们真如大海捞针一般。从派出所找到居委会,又从居委会找到镇政府,眼看天快黑了,可是连一点线索都没有。老排长失望了,拍了拍三轮车师傅的肩膀,说:“算了,帮我找个旅馆吧,我看是找不到他们了,明早我就回去了。”三轮车师傅停下来,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虽然已是深秋季节,天已经转凉,可他那黝黑的脸上却全是汗,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他那单薄的身躯似乎有些发抖。为了驱赶寒意和疲劳,更是为了给老排长排解忧虑,他掏出烟递给老排长一支,并为老排长点燃,然后自己拿出烟叶盒,卷了一支吸上后,爽朗地说:“老同志着急了?别着急,咱们今天找不着,您就到我家去住,明天接着找。大老远的,不能白来一趟啊!您再好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线索?”老排长被三轮车师傅的言行深深感动:杨柳青真是好啊,树美、水美、人更美。或许是三轮车师傅话的作用,也或许是三轮车师傅烟的功劳,老排长焦急的情情渐渐平稳后大脑突然开了窍。他猛一拍额头,激动地说:“好像张树林住在十六街!”。三轮车师傅又拉上老排长向十六街村委会奔去。结果终于找到了张伯伯的家。 一个个战友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张伯伯的家。战友相逢,这些年过六旬的老人象孩子一般抱成一团,泪水、口水挂满了衣襟。就在这时,不知谁问了一句:“您是怎么找到树林家的?”老排长愣住了,突然回过神儿来大声说:“快留住那位三轮车师傅,得好好谢谢他!”大家举目四望,哪里还有三轮车师傅的影子?老排长后悔得直跺脚:“好人哪!好人哪!” 战友们热情款待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他们陪老排长参观了石家大院、文昌阁、年画馆、御河等景点。在杨柳青广场,老排长饱含深情的吟道: 白发不忘战友情, 今日重返杨柳青。 兄弟容颜虽已老, 古镇旧貌换新容。 此刻战友得团聚, 衷心感谢三轮工。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翁芳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