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艾青诗《我爱这土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834
作品名称: 读艾青诗《我爱这土地》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11
起始页: T00033_00.pdf
责任者: 李新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诗是主观感觉与客观物象相契合而产生的欢愉,是意象组合的艺术。 艾青诗《我爱这土地》,是客观物象在诗人心灵中引起的强烈感应,是两个世界相契合的产物。物象是鸟在歌唱土地,以引发诗人歌唱祖国。可以想象诗人在甜睡中,他的大脑,展开了驰骋的想象:天空,睛和湛蓝;树林,苍绿清爽;深秋季节,金秋送爽。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良辰美景。忽听,鸟鸣悦耳,千啭百回,动人心怀,启人遐想。它们歌唱这土地广袤,森林秀美;歌唱这贲激的河流和激怒的风。然而,它们心里也有忧伤:提忧野蛮的枪击,温柔的黎明遭践踏。于是诗人自然地想到了自己与祖国,一种感觉在幻觉中自然流露。才有了“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起得很高也很妙。歌唱什么呢?鸟有对大自然的爱,诗人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人往往有一种心态:“自己有的不知珍惜,一旦失去,倍加热爱。”诗人此作,写于1938年11月,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践踏了东三省,蹂躏了华北大片土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谁人没有抗日的激情,爱国的热忱?作为一个诗人,更是敏感。诗人顺势写出了一个排句,歌唱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打击着的人民的心田;歌唱这亿万人悲愤而形成的河流,歌唱人民的希望,中国工农武装这支强大的抗日力量。这力量是新中国的曙光,是新中国的黎明。诗人连用了几个定语嫁接,把诗意的空间拓展开来,让读者在想象的空间驰骋。 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沉,爱之彻底,是自始至终的,甚至死也不离开。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到了深切之处,也会“常使英雄泪满襟”的。 诗前后呼应,在妙处结束,诗味却在不尽地拓展,余味无穷,耐人咀嚼。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