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擂台与放卫星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831
作品名称: 摆擂台与放卫星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11
起始页: T00025_00.pdf
责任者: 刘文生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从1958年到1960年,人们习惯称之为“大跃进”的年代。发动大跃进运动是从农业开始的,之后波及到各行各业。“大跃进”中毫无根据的过高指标,求成过急的要求,靠大辩论开路的刮风式的领导方法,引发出各级干部的浮夸风,其中以虚报粮食产量为最甚。 在此之前,苏联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全世界引起很大震动。我们不少领导干部就把自己假造的高产典型叫做“放卫星”,一时间成为当时全国流行的时髦用语。而卫星往往是通过打擂的方式放出来的,所以,人们便把摆擂台与放卫星联系在一起。那时的农村,擂台处处都摆,卫星连连上天,由此带来一场全国性的灾难。 从1958年6月份开始,报纸上时有卫星上天的报道。当月的《人民日报》,就发了河南省某县亩产小麦2105斤和亩产水稻2340斤两则消息。乃至9月份,又有亩产小麦8585斤。亩产水稻130434斤两颗“卫星”上天。此后,粮食亩产与日俱增,卫星越放越大,粮食亩产量达数万斤。于是,就有人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豪言壮语。 或许是迫于形势,或许是受了那豪言壮语的蛊惑,天津郊区的许多农村干部的头脑也开始发热,也争相打擂放卫星。于是,就发生了下面故事的故事。 1958年7月份一天,公社在人民礼堂摆擂,大队即上台打擂,预报当年粮食单产。哪个大队粮食产量高,就争了上游,就成了先进典型。大队干部们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放卫星。无奈上台打擂要按次序进行。一个大队的书记自然排在第一。虽说早有准备,还是难免有些心虚。本来,他想把当年水稻的实际单产翻一番作为卫星放出去,又觉得小了点,于是,他一咬牙,又加了码。只见他健步跳上主席台,对着麦克风说道“我们大队明年水稻单产确保3000斤……”话音未落,台下已是一片热烈的掌声。满面春风的他尚未走下台,另一大队的书记已经站在了麦克风前:“我们大队的生产条件不如他们大队,但事在人为,我们大队水稻单产3500斤是不成问题的?前面发言的书记闻听此言,急忙返回,抱过麦克风声嘶力竭地喊起来:“同志们,我刚才说的那是米!”引来台下一阵哄笑。与会人员中有不少脑子快的,立刻算出,按稻谷出米率70%计算,3000斤米确实比3500斤稻谷多。人们不禁夸赞这位书记思维敏捷。这场擂台擂主属谁,不得而知,但敢肯定不是这两个大队。 还有更为离奇的故事。 某大队的水稻即将成熟时,上级来了通知,说中央领导要来视察,要求他们放出个大卫星。大队立即召开了个诸葛亮会,请各方贤能出谋划策。会上,有高人出了个搞移植的点子。就是把别的地块的水稻移植到一块地里,加大密度,分社和大队干部欣然采纳。兵贵神速,说干就干。当天就发动百十号青壮劳力移植水稻。有的用铁锨把其他地块的水稻连根带泥铲下,有的用小车背筐、土篮子运送,有的往原来的稻垅中间栽植。实在栽不下,就用木板往一块儿挤压。这样忙乎了几天,移植终于完成。由于稻秧过密。容易发生霉烂,又在地块四周按上了鼓风机,昼夜不停地往里吹风。据说,要向领导汇报亩产35万斤。至于后来水稻究竟收了多少,便无人再去深究。 进入1959年,因为社队干部虚报产量,许多大队亏了粮。队里的大食堂由开始敞开肚皮吃到限量供应,社员们的裤腰带越勒越紧了。加之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食堂里的口粮已难以为继,人们只好靠瓜、菜、代(食品)充饥了。干菜叶子、红薯秧、罗卜缨子、水草以及各种野菜都进了食堂的大锅。有的地区连树叶子都吃光了。还有人发明了哄弄肚子的“增量法”,免强蒸成的窝头比粥强不了多少,吃下去光尿尿。那时,人们想的、说的、研究的,多是肚子问题。因为缺乏最基本的营养,许多人开始浮肿。有的人在好日子到来之前,就过早地逝去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62年才有了好转。 现在,除了极个别的地区,除了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人再为吃饭穿衣发愁。有人说,如今天天过年,这话并不为过。乡村的干部们,都懂了实事求是,不管是汇报工作成绩还是上报发展计划指标,都尽量挤干水分。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是用多么惨重的代价换来的。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文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