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故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650
作品名称: 村子里的故事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06
起始页: T00016_00.pdf
责任者: 寒雨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47
主题词: 小说-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周家村东头的公路边上,是一个自发的蔬菜批发市场。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八点是最热闹的时候,可今天凌晨五点半,周家村的老诚就来了,身后还拉着满满的一车圆白菜。身材不高的老诚拉着一大车菜缓缓而行,就像一只蜗牛拖着它巨大的壳在吃力地挪动。此时天刚蒙蒙亮,市场里空荡荡的,除了旁边公路上零星过往的车辆发出的轰鸣声外,只有老诚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地上散布着乱七八糟的脚印和一些蒙上了露珠的烂菜叶,仿佛在证明着昨天曾有过的喧闹。老诚知道,尽管自己是第一个到的,也绝对不能怠慢。于是他咬了咬牙,使尽最后一点力气,终于把车又拽到这个市场最好的位置上。一放下车,老诚的腿就直不起来了,一屁股就坐到车辕上。毕竟是快五十的人了,体力已大不如前。一千来斤圆白1菜就已让他筋疲力尽,脚腕、膝盖也酸痛酸痛的。鞋子、裤角早被冰凉的露水浸透了,可他双脚的感觉却是火辣辣的灼热。 搁着平常,老诚不会来那么早,可这些日子,不知咋搞的,老诚总是晚。因为他从地里收完菜,由于堵车,根本就拉不进市场里。他每次都把车靠在公路边,一步步往前蹭。有时运气不好,还要干耗上个把小时。等到车辆好不容易疏散的时候,市场里大部分趸货的商贩,也都随着公路上滚滚的车流撤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他那些收成,不是低价处理,就是被迫拉回。卖不来钱,老诚的老伴桂芳,也就是大乐、小乐他娘的眉头就舒展不开,就像地里种的菜花,一不浇水就灰头土脸一样。 “这个大早起得值”。老诚一边揉着脚腕一边想。按说,前一段自己来得一直都挺早,可到了市场才发现,好位置已经没了。你早,人家比你更早。直到前天,老诚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也有竞争啊。可桂芳却不以为然,她说像咱们这样种粮吃饭的人还竟什么争啊,你就是没有那个财运,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老诚不服气,暗下决心偏要起个大早给她看。 过了一阵儿,市场里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吆喝声、叫卖声夹杂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把这块地方填得满满的。不知是市场太小,还是嫌不方便,有的人干脆把菜拉到公路上讨价还价,全然不顾被堵汽车发出的不耐烦的笛声和司机嘴里的怨骂。公路堵塞,就表明市场交易高峰的到来。老诚心里明镜一样,自己这些圆白菜如果再没人要的话,今天很可能就白来了。可那些上货的商贩谁都不来问价,有的连看都不看一眼。老诚心里着急,也不甘心,朝一个商贩喊了两嗓子。和别的商贩不同,这个人倒很给面子。他走过来拍了拍那些码得整齐的圆白菜说,个头倒挺大,可惜过季了。现在好菜都吃不过来,谁还稀罕它呀。商贩的一席话,让老诚的心凉了半截。他早就注意到了,整个市场,惟独自己有这种菜。他原本希望卖个缺,赶个高价,可事与愿违。老诚深深地叹了口气,想想自己在村里也算是个种菜的好把式,可这几年,好多东西越来越看不懂了。一些希奇古怪的菜自己没把握不敢种,大路货又赶不上好价钱。前一段,老诚琢磨着,这年头按步就班就赚不了钱。他和桂芳商量,想种一些圆白菜。桂芳说肯定不行。老诚问为什么,桂芳说咱家现在点气背,别瞎折腾,该种啥种啥。老诚说,种圆白菜挺好的,到时候别人都没有,咱不想卖多少钱是多少钱。桂芳说你想得倒美,人要是点气背了干什么都不顺。老诚说这叫错季种植,是科学。你那叫迷信。桂芳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反正咱家现在点儿背,我都找人算过卦了。尽管桂芳极力反对,老诚愣是种了半亩圆白菜。回想当初,现在的老诚真有点悔意。他甚至想,当初要不是和她拧着劲,桂芳或许心情会好一些,不会像现在这样病病歪歪的。此时,市场的嘈杂和眼前晃动的人群反而让老诚倍感凄凉。看到还没有人光顾,他觉得自己连那些无人问津的圆白菜都不如。 眼看就要散市了,早先弄湿的裤筒也快捂干了,而老诚的沮丧却到了极点。正在这时,终于有个操外地口音的主顾来问价了。老诚恨不得赶快出手,咬了咬牙说,一毛一斤赔本卖。主顾说,俺们工地上人的吃不起那么贵的菜,一毛二斤吧。老诚刚想说不行,看到这个主顾扭头要走,赶紧改口说,算了吧,反正卖多少都是个赔。老诚本想把整车菜都卖了,可人家说只要三百斤,多了也没处放。老诚没辙,只得接过对方送过来的三张五元钞票,心想,也就刚够个种子钱。 老诚把剩下的圆白菜拉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了。老诚推门进屋,看到桂芳站在炕边,正收拾一个帆布兜。老诚知道,老伴又要去看香了。老诚说,又是看香,不舒服就去医院看病,看香管啥用?桂芳没吱声,依旧低着头,自顾自地继续整理那个绿色布兜。临出门时,老诚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前几次,桂芳总是选择沉默。可今天,当她看到大门口那车没卖完的圆白菜时,忍不住也甩给老诚一句,你懂个屁! 桂芳从前就信服算命那一套,有事没事总往卦摊上跑。而迷信看香还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两个月前,也就是老诚给那半亩圆白菜施化肥的第二天,桂芳就说不舒服吃不下饭。当时老诚没在意,以为是下地干农活累着了。没想到,一连过了三天还不见好,老诚只得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钱花了二三百,也没见效。后来,桂芳不知从哪得来的信息,说离村十多里地,有一个“顶仙儿”看香的,专治疑难病,特别灵验。桂芳去了两次,才花了六块钱,自己就感觉大见好转。老诚说,那是精神作用,要不然,脸色咋还那么黄?桂芳照照镜子,不以为然地说,是差了点,可我能睡一整宿的觉。老诚又说,我看你吃得还是那么少,干活儿也没力气了。桂芳立刻反驳道,吃得是不多,可我不堵心呀。看到老伴自我感觉挺好,老诚只得由她。也就是一个礼拜前,城里上学的小乐回到家,张口就要八百块钱,说是实习费。桂芳说,能不能跟学校商量商量,少交点。你哥大乐连盖房再娶媳妇,把钱都折腾没了。小乐一听,马上摇头说,这是学校统一让交的。老诚白了桂芳一眼说,你以为人家学校是菜市场,还能商量价? 那天晚上,老诚睡得特别早。半夜醒来解手,发现桂芳正叹气。老诚以为她还在为小乐要钱的事别扭。问道,怎么?八百块钱就睡不着觉啦。桂芳摇头说,不关钱的事,我肚子有点儿疼,还恶心。老诚说,明天还是去医院吧。桂芳说,去医院白花好几百,还不顶用。我还是另找看香的吧,花个十块八块的没准就好了。老诚心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从那天起,桂芳就不下地干活了。对此,老诚表示理解,毕竟她身子不舒服。可令老诚不快的是,桂芳不是在家里好好歇着,而是四处打听有关看香的消息。直到昨天,桂芳终于有了眉目,兴奋地跟老诚说,五十里地外的邻县张村有个“仙姑”,道行特深,比原先那个不知强多少倍。老诚说那地方太远了,还得坐长途车。况且,你还有病。桂芳说不怕,算卦要找瞎子,看香就得出远门。 桂芳的出门让老诚感到空落落的。起了个大早,才卖回十五块钱,更令他郁闷。想想别人种地都能赚钱,而自己总赔本,心里就特别窝火。老诚越寻思越别扭,连烧火热饭的心情也没了。他索性从锅里找出个凉馒头,胡乱啃了几口,然后便蒙头大睡。睡梦中的老诚看到,天上有个人正给自己撒钱。不一会儿,满地都是一张张的钞票,老诚赶紧去拣。那人问这些够了吗?老诚说,给老伴治病够了,小乐买房娶媳妇还差点。那人说,好吧,我再给你撒点。接着,老诚又看到一张张的钞票飘了下来,他马上伸手去接。眼看这些钞票就要全接完了,小乐的钱就要攒够了,这时,他听到有个声音在喊自己。老诚睁眼一看,是儿子大乐。心里骂道,兔崽子,连梦都不让老子做美了。 大乐让老诚给冬瓜地浇水,老诚不敢不去,是因为儿子和老子分家的缘故。不分家那阵儿,啥都好说。一但分家,儿子的冬瓜,好像比老诚自己地里的任何菜都重要。 老诚扛着铁锨来到大乐的冬瓜地,却发现水还远着哩,排队至少得三十分钟。老诚心里埋怨大乐,不该让自己来这么早。老诚想横竖也是等着,不如在地头歇会儿。于是,他放下铁锨,顺势就坐在铁锨的木把上。老诚觉得,自从和大乐分家之后,情况就变了。大乐地里如果有活儿要帮忙,自己总不敢怠慢,惟恐得罪了儿子。。没办法,将来老了,还得靠他们。小的时候,儿子怕老子,老的时候,老子怕儿子,可能是古今一理到哪儿都一样。老诚想,父辈们是给地主扛活,到了自己这辈,是给儿子扛活。 正午的阳光足足的,把冬瓜叶都晒蔫了。密密的叶子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两三个暖水瓶大小的冬瓜。看它们美滋滋的样子,仿佛正在享受着瓜秧给予的绿荫。为了结出硕大的果实,在瓜秧刚长大的时候,人们会把它的“头顶”掐去。这样,瓜秧一但失去了顶端的生长优势,就不再“跑秧”,它会把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到自己的冬瓜上。老诚觉得,他就是眼前许许多多瓜秧中的一棵。劳碌一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那两个冬瓜养大。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自己这棵老瓜秧也就枯萎了。 老诚正在走神,浇地的水就到了。老诚赶紧扒开口子,想把水引过来。这时,老诚就发现沟里的水流明显变小,过了两三分钟,干脆就不动了。老诚赶到水泵房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停电的缘故。好不容易排上个,还是没浇上水,老诚很恼火,心想真是够背的,连电都故意和自己过不去。 老诚回到家,看到还停在门口那车菜,心里又掠过一阵烦恼,这些都卖不出去,地里还剩下的那两千多斤怎么办?半亩地呀!还是能卖点就卖点吧。于是,老诚决定,明天一早,把菜拉到县城零卖。三十多里的县城,没有大乐的柴油车是万万不成的,老诚只得去儿子家借车,顺便把没浇上地的事告诉他一声。老诚来到儿子家的时候,大乐正在外屋吃午饭。老诚先说了说浇地的事,大乐听了只是点点头,继续埋头吃着。而里屋却传来大乐媳妇的一句话:“这点儿活都干不成!”声音不大不小,像故意让老诚听到似的。老诚心里尽管不快,也只能装没听见,因为儿媳妇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老诚小心翼翼地把借车的事说了出来。大乐皱皱眉说,恐怕连油钱都卖不上来。老诚说,怎么着也不能眼看着它们烂了。大乐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大乐拎着车钥匙就出来了,紧随他身后的是儿媳妇的第二句话:“借个东西倒挺能耐。” 天就快黑了,看香的桂芳还没回家,着实让老诚放心不下。老诚打算出去望望,刚来到公路上,就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在走近自己。凭那件藏青色的夹袄和走路的姿态,老诚就知道,那是桂芳。可能是闹病的原因,老诚发现眼前的桂芳明显消瘦了许多。原本就有点高的颧骨更加突出,背驼得也相当厉害。也许是风大的缘故,她走路的样子,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样颤颤巍巍,仿佛一不小心就要被风吹倒似的。老诚快步迎了上去,接过布兜的时候就感觉她的手冰凉。再摸摸额头,很烫,好像在发烧。老诚埋怨道,这一看香倒添病了。桂芳说,别瞎猜,今天去晚了,人太多都没挨上个。老诚说,不行就算了吧,今天我浇地也没浇成。桂芳从衣袋里拿出一张白纸条说,谁像你,干啥都不成。有这张纸条,我就不白跑。老诚接过纸条,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十六”两个字。桂芳解释道,明天就是阴历十六,人家已经安排好了,让我明天再去。老诚说,没想到,看香也要挂号。 晚上,老诚买来消炎退热的药给桂芳吃下。可第二天一早,桂芳还在烧,怎么也起不了炕。老诚不敢耽搁,他得去县城卖菜的。桂芳让老诚看香,说自己实在是动不了了,要不然,高低也得再去一趟。还说看香比卖菜要紧的多。老诚说不行,一个大老爷们,掺合老娘们儿的事,会让人家笑话的。桂芳一听就急了,说大老爷们怎么啦,香要是看不好,干什么都顺不了。 拌了好长时间的嘴,老诚还是去卖菜了,条件是,如果再卖不回钱,就得去看香。一路上,老诚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晚了,县城早市已经没有老诚摆摊的地方。老诚没办法,只得在附近的一条马路边上叫卖了起来。 两毛一斤的圆白菜刚卖了一点儿,老诚就发现,旁边卖水果的好像在收摊。老诚还纳闷,卖得好好的,收它干啥?有人告诉老诚说执法队要来了,得赶快走。老诚想,自己又没犯法,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那人说执法队就是专门管你们的,让他们逮住了,不是没收就是罚款。老诚说在我们周家村,到公路的中间卖菜,都没人管。那人说这是在县城。老诚想想也对,还是躲开点好。于是,他赶紧收拾地上的菜。刚要把车推走,七八个身穿制服、头戴大檐帽的人就把他围住了。其中一个一十多岁的年轻人喝叱道:“这是你摆摊的地方吗?”另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道:“违章摆摊设点,交罚款!”老诚一看这架势,就有点发蒙,连忙央求道:“我确实不知道啊!您就高抬贵手吧。” “少废话,罚款五十,快交!”年轻人说。 一提到钱,好像弄疼了老诚心里的伤口。他哀求道:“我这一车菜才卖多少钱呀。我家里老婆有病,正躺着哩。。我们没钱去医院治病,只得去看香啊。您几位就饶了我吧。” “少罗嗦,快交钱!”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见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老诚更加伤心了。他翻了翻衣袋,昨天的十五块钱,已经给桂芳买药了。老诚把零钱凑了凑,一共只有十来块钱。这时,他的眼泪就开始围着眼圈转。 “别装蒜,快交钱!”年轻人催促道。 老诚再次哀求道:“您就行行好吧,我就剩这点钱了。我确实没钱呀!我儿子上学,隔十天半月就找我要钱,我都快供不起啦!” “快交钱!”年轻人急了。 这时,从旁边的小车里钻出来一个岁数稍大的人。他对那个年轻人说:“放他走吧,怪可怜的。”然后转身对老诚说:“我当队长都一年了,还没见过像你那么不长眼的。下回注意吧,别把两只眼搁裤裆里。”千恩万谢的老诚刚推车离开,那个年轻人就说道:“瞧瞧,一个臭种地的,也学会矫情啦!” 回来的路上,老诚想自己咋就那么倒霉?一年半载也去不了一趟县城,还让执法队逮个正着。看来,这次不让看香都不成了。 转天,老诚连早饭都没顾上吃,一大早就拿着那张纸条和布兜去赶车了。 老诚到了张村一打听才知道,“仙姑”原来叫三姑。因为三和仙谐音,加上看香特别好,肯定是沾了仙气,所以外面的人都叫她仙姑。三姑家的房子没啥特别之处,只是客厅大一些。老诚想,可能是客人多的缘故吧。果然,老诚刚进屋就发现,墙角沙发上已经坐着好几个人。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走过来,老诚赶紧把那张纸条递过去。那人说,今天有条的还行,没条的够戗。 老诚没敢扎堆,只找了个清净地方坐着,因为满屋子也没有第二个男人。不过,老诚通过旁边几个妇女的闲谈,知道那个手攥纸条的女人被称叫二嫂,是专门给三姑守门收钱的。从二嫂的嘴里,对三姑的情况也了解了一些,三姑十年前就吃斋念佛,前几年只做一些驱鬼避邪的“法事”。今年初去普陀山上香,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开始普渡众生,给人们看香。听二嫂宣传说,三姑可不一般,呆会儿你们进去了啥也别说,三姑一看香,就知道你们家有啥事。还说上个月,有一个得了脑栓塞瘫痪卧床两年的人,愣让三姑给看好了,现在都能下地干活啦。 等了两个来小时,终于轮上老诚了。这时,老诚才看到里屋的三姑,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脸长得又白又胖,样子倒像个城里人。三姑挺客气,说了声坐吧。老诚哎了一声,顺势就坐在一张凳子上。由于拉着窗帘,屋外的二嫂把门掩上时,屋子里即刻就暗了下来。三姑的脸尽管有点模糊,老诚觉得,她那双正打量自己的眼睛反倒闪出了亮采。身旁那座黑漆漆佛龛像个影子一样靠在墙上,让老诚看不清佛龛两侧的字,但佛龛上供着的观音菩萨,他还是知道的。菩萨脚下的红蜡烛发出的光,和菩萨头顶上那只红色小灯泡一样幽幽暗暗的,让老诚心里直发虚。三姑从佛龛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把香,也没破捆,直接在蜡烛上引燃,然后插到菩萨正前方的香炉里。随后,她双手合十,微闭双眼,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过了大约一分钟,三姑开始说话了:“财不旺啊!” 第一句话就打中了老诚的要害。他连忙说:“是啊,人家种地都能赚钱,我却赔钱。哎,现在处处都要钱,这日子过的。”其实,凭老诚那张典型的为钱发愁的脸和那身穿着打扮,三姑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不过,她还是指了指香炉上那些正冒着烟的香说:“看了吧,中间这块儿,主财,烧得不旺吧。”老诚一看,果然是那样。老诚想,这个三姑看得真准啊! “财不旺倒是小事,恐怕…家里有什么东西吧?”三姑又发话了。 老诚一愣,呆呆地看着三姑,心想,家里..能有什么东西?三姑说:“没事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老诚以为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就开口说道:“家里有三间房、一个电视,彩色的,不过还剩三个频道。有个砖炕,刚垒的。还有两把椅子,三张桌子。哦,还有辆自行车,一个小拉车,是我卖菜用的….”三姑打断了他,说道:“不是这些,是那些不好开口说的东西。”老诚想,这年头连“搞破鞋”都当成了露脸,还有什么东西不好说出口呢?“噢,我知道了。”老诚恍然大悟。“您是说存款吧,我倒是还有四五千。”三姑听后笑道:“都不是,我是说你有没有拾过、拿过或者是偷过别人家的东西,自己不好意思讲出来的?” “别人家的东西?”老诚想了想说:“前一阵子,我拾到一把镰刀,不知它算不算?” 三姑拍拍大腿说道:“你看看,我说柳仙不来保佑呢?原来是那把镰刀,它割死过好几条蛇,惊了柳仙,回去赶快把它埋掉!” “好的好的。”三姑的话把老诚吓了一跳。 三姑又开始问道:“你家的菜刀放哪儿?”老诚随口答道:“切菜板上呗。” “菜板又放哪儿?” “好像是灶台上。”很少做饭的老诚有点拿不准。 “哟,那样可不好,家里容易出病人!” “哎呀!”老诚差点叫出声:“三姑,您真是神啦。我老伴有病,您都能看出来!” 三姑说:“灶台是家仙总去的地方,你把菜刀放那儿还能有好?” “您说应该放哪儿?”老诚问。 “收碗橱里。” “可我们家没有碗橱。”老诚犯起了难。三姑说:“我给你想个辙吧。”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黄钱纸,对老诚说:“每到初一、十五,用这个把刀一盖,就成了。”老诚赶快把黄钱纸收过来,慢慢叠好,小心地放到帆布兜里。三姑又从柜门里拿出一叠稍大的黄钱纸说:“每月的初一、十五晚上,家仙、柳仙各烧九张,敬迎二位大仙保佑。至于菩萨那边儿,你就别管了,我替你拜敬。” “谢谢三姑。”老诚感激不尽。 香炉上的香不知不觉就烧完了,这也意味着整个看香过程的结束。见三姑已经表示出送客的意思,老诚马上问三姑,我老伴的病怎么办。三姑说看完香,家仙、柳仙、菩萨就来保佑你家啦,一去医院保准药到病除。 老诚刚出里屋,守侯在客厅里的二嫂就走了过来。老诚问多少钱,二嫂说香钱、纸钱一共五块。老诚马上掏出钱送了过去。接着,他又问看香多少钱,二嫂说三姑看香是不要钱的。 老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镰刀埋了,然后又把菜刀从灶台上拿走。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桂芳去了县医院。到了中午,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大夫说是胆囊炎,需要住院手术。老诚听后,心脏被吓得扑通扑通地直跳,脑门上也渗出了汗。而桂芳却很坦然,她的脸色不但丝毫没变,还安慰老诚说,有三姑的话,你还怕啥?就好像得了胆囊炎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老诚。惊魂未定的老诚问住院需要多少钱,住院部的人说先交押金一万,动手术时再交钱。老诚结结巴巴地说能不能少点儿。那人说至少也得五千。桂芳说有三姑的话你还怕啥?用不着住院,开点药就成。连药到病除这句话是啥意思都不懂!拗不过桂芳的老诚只得去央求大夫。主治桂芳的大夫是一位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有知识的青年女性,老诚仅靠她白皙的皮肤就能断定,人家是没干过农活的城里人。女大夫运用她丰富的医学知识,对老诚解释说光吃药恐怕不行,弄不好会耽误治疗。大夫的意思,老诚早就明白,可住院手术得花多少钱?他想,拿工资吃劳保的城里人,哪知道泥腿子这俩钱来得不易!不到一定的地步,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健康当儿戏。老诚说打针吃药要是管了用,不就省事了嘛。女大夫又讲了一番长篇大论,可老诚只认他那点死理。女大夫被磨得没了辙,极不情愿地拿起了笔。不一会儿,药就开完了。老诚拿着处方刚出屋,就听见里面的女大夫说出两个字:愚昧。 在药房取药的时候,老诚感觉自己被一股股来苏水味搅得头晕目眩,心也被某种东西揪得七上八下。而桂芳却坐在候诊室淡黄色的长椅上打起了瞌睡。 回家后的桂芳只吃了几天药,病就大见好转。烧退了不说,也不再恶心了。桂芳对老诚说,这次多亏了三姑,要不然,又住院又手术的,咱家哪折腾得起? 桂芳的病是好了,可财不旺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于是,她决定再看一次香,一是谢谢人家,二是让三姑给求点财。为了表示感谢,临去时桂芳还特意买了一篮子桃。老诚想,拎着十多斤东西坐车,多不方便呀。他对桂芳说,人家三姑不稀罕这个。桂芳反驳说,顶的仙再多,她也是人。 下午两点都不到,桂芳就回来了。老诚还以为和上次一样,只拿来张纸条呢。其实桂芳已经看完香了。原来,前些日子,三姑一天只看二十来个香。而现在是去多少人接待多少人。所以,桂芳等了一会儿就排上个了。桂芳简单地把看香的结果告诉了老诚,现在,家仙、柳仙都没问题了。家财不旺的原因,就是附近有一个高房大屋的富户,把王母娘娘剩下的蟠桃中应该丢给咱家的那几个,都截走了。老诚急切地问,那可怎么办?桂芳从兜里掏出一叠黄钱纸说道,还能怎么办?拜敬王母娘娘呗。三姑说了,心诚则灵。 到了晚上,老诚说什么也睡不着觉,而身旁的桂芳却早已进入了梦乡。墙上挂着的那口钟表的“嘀嗒”声,仿佛正把老诚的睡意一点一点地驱散。而桂芳那均匀而轻微的鼾声,则使他更加烦躁。他索性坐了起来,慢慢地穿好衣服,蹑手蹑脚来到院里。 悬挂在夜空上的一轮明月,把整个院子照得白亮亮的,地面上好像洒了一层盐。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只有墙边的柳枝还在晚风中慢慢地摆动。这些摇曳树枝,其实就像老诚此时难以遏止的思绪一样。默然而坐的老诚一直寻思着:附近那个“住高房大屋的富户”能是谁呢? 是金贵!没错。第一、金贵家和老诚家同住一个胡同,只是老诚家住前,金贵家住后而已。第二、金贵家的房高大气派,是村里数得着的富户。很明显,三姑说的那个“截走蟠桃”的富户,就是金贵。 金贵比老诚小几岁,靠养车搞运输发了家。毕竟在一个胡同里住着,早先关系还可以。就是自从金贵家翻盖了新房后,老诚看到人家的房高大气派,心里总疙疙瘩瘩的,见面连招呼都不愿意打。老诚每天下地干活,基本上都要从金贵的家门口路过。平常,除了羡慕还掺杂着许些嫉妒之外,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转天早上,老诚一看到金贵家那高高的门楼,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八羔子,闹了半天,我家财气是让你给截走的。”老诚恨恨地想。 老诚越想越有气,看到墙根有一摊狗屎,他拿起铁锨,三下两下,就把狗屎抹到了金贵家的大门上,嘴里还不停地骂道:“臭狗屎!我让你有钱!” 给金贵家的门上抹屎之后,老诚来到田里去摘黄瓜。此时,轻纱似的晨雾已经搭在黄瓜架上了,它们仿佛早就酿造好了朝露,专等主人的挥洒。掐下一颗颗顶花带刺的黄瓜,并没有给老诚带来多少喜悦,刚才那点事反倒让他嘀咕起来:“要是亵渎了神灵可就坏啦!” 早晨的太阳刚露出地平线就开始发威,连黄瓜叶背面那些密密的露珠也在闪亮。随着那些轻纱慢慢地消失,老诚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他想,万一要让村里人都知道,这件下三烂的事是自己干的,今后在周家村就甭想抬头了。他越琢磨越不对劲,开始为自己的鲁莽后悔。老诚觉得,就是给人家门上抹上再多的屎,截下的蟠桃也跑不到自己家里去。 老诚借故回家一趟,目的就是看看金贵家的大门怎么样了。还好,老诚紧悬的心总算落了下来,金贵家的门已经擦干净了,抹屎的那块地方,只留下水浸过的痕迹。 桂芳每次都是按三姑给的法子拜敬,可财运还是不光临他们家。时间一长,老诚有点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自己家就是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户,和其他人家相比,也没啥特殊。你家拜敬,别人家也没闲着。王母娘娘为啥就单单看上你家!再说,哪个老师不喜欢功课好的,哪个观众不爱看长得俊的,人家王母娘娘在天上,肯定也待见有钱有势的。而桂芳却不那么认为,她觉得还是自己的心不够诚,没有达到三姑的要求。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桂芳决定,去“请”尊王母娘娘的像来,放家里供着。 附近的集市,桂芳转了好几个。摆在地摊上的那些画像,绝大部分都是财神、菩萨、寿星等。只有在一张名叫“蟠桃会”的画上,才发现了王母娘娘。可那张画上各路神仙有十多个,并没有突出王母的位置。桂芳想,如果把它“请”回家,王母娘娘肯定会怪罪自己的。 桂芳没请来王母娘娘,让老诚很失望。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穷命,别说三姑,哪怕是神仙,也改变不了。既然神请不来,天上也掉不下金王八,说来说去,还得指望地里的收成。老诚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一共种了五亩菜园,其中的四亩半是茄子、黄瓜等大路货,价虽不高,但总有人掏钱买。还是那半亩没人要的圆白菜闹的!老诚一想到这些,心就烦得慌。如果白白扔地里不管,就让村里的同行看笑话了。好面子的老诚栽不起这样的跟头。他打定注意,要把地里所有的圆白菜都弄家里来。按他的说法,宁烂到院里,也别烂在地里。 心有不甘的桂芳历尽周折,仿佛也是精诚所至,终于在县城里找到了一家佛像店。这个店铺很大,地上、柜台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神像,让桂芳感觉自己的两只眼都不够用。店主吹嘘说连省城没有的货他都有。桂芳问王母娘娘肯定有吧。店主说,大娘要的还真够独,我得给你找找。店主在一堆画像里翻了一阵儿,总算拿出一张画像,说这个王母娘娘,还挺让我费劲。桂芳一看,画上有两位神,一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王母娘娘。桂芳不太满意,说只有王母一个就好了。店主又在一一尊尊神仙、佛像里寻找。一会儿,店主捧来一尊塑像,说这就是王母娘娘。桂芳看了看,感觉这个王母塑得太年轻,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她摇了摇头说不像。店主又搬来一尊很大的塑像,说这是木雕的高档货。桂芳一看,这尊像还真的不错,王母娘娘的仪态也很端庄。心想,自己带的钱肯定不够。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不要,只得接着摇头说不像。忙活了一通,顾客还是没掏钱,店主有点不高兴了。他问桂芳,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像,大娘您说,王母到底长得啥样?一句话,把桂芳问愣了,她怯生生地答道,其实,我也没亲眼见过。 桂芳回到家,正碰上老诚往院子里搬圆白菜。汗水不仅把老诚的衣衫浸透了,还把他的头发弄得又湿又乱。桂芳看到老诚吭吭哧哧费劲的样子,既心疼又憋屈。拜敬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打动王母,她感到自己很没用。她想着,要是有钱就好了,把那尊王母请家里来。真是越穷越拿棍抽。不知不觉,委屈的眼泪就流了出来。老诚看到桂芳在抹泪,以为她是因没找到王母娘娘而伤心呢,他连忙走过来,一边擦汗,一边安慰道,不就是一个王母娘娘吗?再看一次香,咱从三姑那里去请,不就行了? 桂芳再一次来到三姑的家就注意到,一个月不见,三姑的脸有点憔悴,人也显得很疲惫,只是两只眼睛还是那么有神。 桂芳说这次又给您添麻烦了,三姑说没关系。要是都顺风顺水的,就没人往我这儿来啦。桂芳说拜敬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动静。三姑点燃了一小捆香看了看,问桂芳在哪儿拜敬。桂芳说在外屋。三姑说屋里恐怕不行,王母娘娘在天上,要是看不到怎么办。桂芳说要不我就去院子里拜敬。三姑说你出来了,王母娘娘没出来不也不行嘛!桂芳问那可怎么办?三姑说阴历十五那天,月亮快出来的时候,王母娘娘正巧遛弯,这时候再去院子里。阴历初一,还是在屋里。 找到问题所在,桂芳自然十分高兴。临走时,差点把请神的事给忘了。提到王母娘娘像,三姑说我这儿可没有,去佛像店看看吧。桂芳虽很失望,但她还是想让三姑给帮忙请一个,那样会更有把握。她说,前几天倒是去了趟,不知王母到底啥样,我也不知怎么去挑。三姑沉思了片刻说,你相中哪个样子的,哪个样子的就是。 为了表达诚意,桂芳又去了趟佛像店,把那尊“年轻”的王母娘娘请回了家。以后的几天,老诚就像购买了彩票那样心存期待,感觉日子有了点盼头。其实,老诚从潜意识里还是相信三姑的话。因为他做过的所有的梦,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点,和天上的王母娘娘扔蟠桃碰巧吻合。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财不但没求来,院里的圆白菜已经烂到了第二层。老诚又一次绝望了,他对桂芳说,蟠桃咱就别想了,哪怕扔个蟠桃核给咱也行! 尽管求财受挫,并没有影响桂芳对三姑的信奉。其中的原因,不完全是三姑看好了她的病。桂芳第四次去张村看香的那天中午,一片铅块似的黑云夹带着一阵冷风,从北边迅速压了过来。刚才还明朗的天空马上就暗了下来,连叽叽喳喳的麻雀也吓得躲了起来。看来,一场大雨是不可避免的了。正在地里干活的老诚,不得不撂下手中的活计往家里奔。快到村口时,天已经黑得像没有星辰的夜晚一样。一会儿,黑色的天空又透出了些许暗红。上岁数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灾难到来之前的征兆。老诚嘀咕着,看香的桂芳要是碰到这天气,可就糟了。回到家,当看到桂芳呆在屋里的时候,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老诚注意到,和前两次桂芳回来时欢欣的样子不同,这次桂芳皱起了眉头,连那个盛放黄钱纸的布兜也是瘪的。老诚以为桂芳没赶上车。桂芳说不是,三姑得脑栓塞了。老诚听后不由得一惊。桂芳说,半个月以前,三姑就躺医院里啦。老诚问,还能看香吗?桂芳说,别说看香,据二嫂讲,看人都不认识了,话也说不出来。老诚又问是啥原因。桂芳说是顶仙太多太长,累的。老诚说,还是你讲得对,顶仙再多,她也不是仙。人该得的病,她也会得。 正说话间,院子里噼里啪啦响了起来。桂芳问雨点咋那么大。老诚跑外屋一看,哪里是雨点啊,分明是鸡蛋大的冰雹从天上砸下来的响声。由于速度快个头大,落到院里的冰雹碎块,又被砖面弹起老高。不一会儿,冰雹变小了,但每一颗都像砸在老诚的身上,弄得他心惊肉跳。 “咱地里的菜!”老诚缓过神来,一句绝望的话脱口而出:“完啦!” 冰雹过后,又是一阵急促的暴雨。等到雨过天晴,地里的辣椒茄子,都成了光秃杆儿。大乐的冬瓜最惨,眼看就要收获了,却被砸成了筛子眼儿。因为这次雹灾,使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一路窜升,老诚家的圆白菜竟卖到七毛一斤。 老诚算了算帐,原本三千斤菜,剥掉烂去的部分,只剩下两千斤,一共卖了一千四百多块钱。差不多和雹灾的损失相抵。可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他们种的许多庄稼大都绝收了。村里好多人都说,老诚是歪打正着。 桂芳说那是王母娘娘给咱家的财气。下点冰雹,给别人家的菜都砸了,让咱家的菜卖钱。老诚不信,他觉得天上令人尊敬的王母,是不会用冰雹这种手段,让某一家发财的。 获知三姑得了脑栓塞之后,桂芳好像也受到了传染,总是一付无精打采的样子,气色也一天不如一天。就在大乐把他的柴油车送去大修的当天晚上,桂芳又开始犯病了。和前几次不同,这次既不发烧也不恶心,只是肚子疼。刚开始时,桂芳还硬挺着,可后来,老诚看她脸色惨白得吓人,额头都沁出了汗珠,就知道一向善忍能挺的老伴这次已经撑不住了。时间已到了半夜十一点,习惯于早睡早起的人们早就酣然入梦,连刚才还吠叫的狗们都歇息了。平常小病小灾的,老诚两囗子不愿麻烦儿子。可这次大有不同,尽管夜已很深,老诚却顾不了那么多。他来到相距不远的儿子家,对着大门敲砸了好半天,终于把大乐两口子从熟睡中唤醒。 桂芳头发散乱,满脸凄苦,连大乐媳妇看后都露出了恐惧之色。平常对公婆说话阴阳怪气的样子好像也被吓没了,她连忙催促大乐说:“赶快送医院!” 一句话提醒了大乐,可他的柴油车没在家。这么晚了,往哪找车去?老诚和大乐爷俩愁得在门口直转磨儿。 没过几分种,不远处就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一会儿,从胡同口射过来的两道强光迅速从父子俩焦急的脸上掠了过去。大乐兴奋地说,有车啦!而老诚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开车的人是金贵。 金贵看到那爷俩磨磨唧唧的样子,猜测他们那么晚了还不睡觉肯定是有事。所以一下车就主动走过来打招呼。极少开口求人的老诚讪讪地说,大乐他妈病了,要去县城医院,您能不能辛苦一趟。话还没说完,老诚就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他没料到,金贵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由于是在夜里,老诚庆幸自己那张已涨得通红的脸没有让金贵注意到。 坐在金贵的“松花江”面包车里,老诚脸上的红晕才开始退去。他小心翼翼地问金贵,咋回家那么晚?金贵说像我们这些跑运输的人,赚点钱不易着呢!一天到晚也没个准点。这不,刚从外地回来。老诚听后,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又想起给人家大门抹屎的事,愧疚得低下了头。 县医院急诊室的值班大夫是位年轻的小伙子。或许是上次的病历本起的作用,就连检查也特别简单。 半个小时之后,大夫郑重地说,和上次一样,还是胆囊炎,交钱准备手术吧。老诚连忙问,上回不是治好了吗?大夫答,那只是症状缓解了,病灶还在,没有去根儿。桂芳问,能不能只开点药,不开刀。大夫说,要是吃药都能顶用的话,还要开刀的干啥?现在动手术,就有点晚。桂芳转脸对老诚说,三姑要是没事就好了,这次我也犯不了病,她会求菩萨保佑我的。老诚说,想啥美事了,连三姑自己都没让菩萨保佑住! 医院住院部还是设在一楼的拐口处,里面的布置陈设和上次分毫不差。或许是老诚的到来,打扰了人家的美梦,那位住院部的工作人员特别不快。本来就冷冰冰的那张脸,在身旁一只白色壁灯的照耀下,像是又涂上了一层霜。工作人员让老诚交一万块钱,不然就得走人。老诚和大乐两个人把随身携带的现金凑了凑,也只有两千多。看着桂芳痛苦的样子,老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解释说现在手里没有这么多钱,即使有,也得等天亮了往银行里去取。老诚求对方先办个手续住院。可对方却说,这是规定,我不能违反。那么大的病,这点钱哪够?两千块钱,住旅馆还差不多! 看到老诚急得来回搓手,金贵说真是巧了,我刚讨回来八千块钱的帐,先垫上,治病要紧。 老诚接钱的时候,嘴唇哆嗦了半天,伸出去的那只手也在不停地颤抖。 桂芳痊愈后,又去别处看过几次香,可最后却宣布再也不看香了。老诚感到很奇怪。桂芳说,那些人都是瞎糊弄,他们还不如三姑的香看得好哩!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寒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