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寺庙》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168
作品名称: 火神庙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T00046_00.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代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杨柳青有三座火神庙。东火神庙建在镇东一街小梁庄,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由道士住持。殿3楹,房10余间,殿内供火神像一尊,神面赤紫,金冠无须。乘轿出巡的时候,换新衣绿锦袍,在灯烛围簇下,面赤而袍绿,显灿烂威烈之状。此庙由道士住持。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是庙会日,六月二十三“过脸”。西火神庙坐落在八街河沿大街西部,庙内供火神泥塑、木像各一,均赤面红颜,手持火轮盘。大殿上悬“德佩风雷”匾额。庙会日火神像乘“公议神轿老会”之神轿出巡。清咸丰三年(1853)遭焚,后补修。庙有房产十余间,由道士出租作为收入。十四街西摆渡口平安大胡同也有一座火神庙,因规模较小,影响也不大。 人们供奉火神,源于火的发明和使用。火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摆脱动物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火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人们永远崇敬火的发明者和管理者,特别是陶瓷业、烟业、书坊业、消防业、典当业、冶铸业、糕点业,把火神作为保护神。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火神及其神话。中国的火神有炎帝、祝融、回禄(又叫吴回),他们名气最大。 关于祝融,说法不一。一说他是炎帝后裔,以火施化,号赤帝,故谓为火官。一说祝融人面兽身,乘两龙,腾飞于云海间,为主管南方之神。在民间,人们更多的是把祝融奉为火神,烟业、消防业、典当业奉他是为祈求掌管好火种,消防火灾。陶瓷业、冶铸业、鞭炮业、蚊香业供奉他是因为这些行业与火有关,祈求生产顺利。民间传说远古时,祝融奉黄帝命与蚩尤作战。交战中,祝融施放烟火,点着竹子,崩打蚩尤,蚩尤一败涂地。当祝融坐镇衡山时,又用爆竹吓走了危害当地百姓的山妖,并授人们做爆竹之法。于是,他成了爆竹的发明者,被从事鞭炮、蚊香业的人们奉为祖师。 此外,还有个管理火种的火神阏伯,神不大,但非常受崇敬。 阏伯是传说中的原始社会五帝之一——帝喾长子。帝喾代高阳氏颛顼为帝王后,封其子阏伯于商丘,专门管理火种,称为“火正”。因阏伯管火有功,施惠于人,后人将他尊为火神。 在我国漫长的远古时期,平原上不是洪水泛滥就是风沙侵袭,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下,把宝贵的火种传留下来,实属不易。人们敬奉火神就是祈求他管好火种,万世不熄。其间应该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防火。人们懂得,火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处,也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谓“水火不留情”。防火也是人间大事。在防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求神保佑,以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知识出处

杨柳青寺庙

《杨柳青寺庙》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神庙溯源,包括神鬼崇拜的形成和佛道两教尊神和民俗诸神;第二章介绍了寺庙寻踪,包括报恩寺、白衣庙和大王庙等;第三章介绍了庙会盛况,包括庙会形成与发展,以及花会表演、水会设摆和酬神唱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