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寺庙》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0167
作品名称: 佛爷庙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T00044_0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佛爷庙位于十六街运河南堤下的佛爷庙胡同,胡同因有庙而得名。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大殿3楹,为土木结构。道光年间的一次水灾将庙冲垮,咸丰八年(1858)重修时,将庙址移入堤内李氏柴场北面,并将报恩寺(大寺)被毁时残存的砖瓦木料及铜像移入此庙,建成大殿三间,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一座,无碑文。因清光绪年间考中翰林的杜彤之祖坟在此处,人们即认为该处系风水宝地,纷纷来此买地建坟。此庙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如来),还有药师佛、弥勒佛共三座塑像。 释迦牟尼是佛国第一大神,被尊为“佛祖”,亦即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在全国各地的佛庙中无不供有释迦牟尼的神像,人们对他崇拜之极。 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释迦牟尼是对他的尊称,他的原名叫乔答摩·悉达多。我们参观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其中的壁雕,记录了他的修道历程。他是古印度一个小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他的母亲生下他七天就去世了。在他十六、七岁时,娶表妹为妃,生了个儿子叫罗睺罗。释迦牟尼虽为王子,但深深感到,自己的国家弱小,处于强国之间,处境很危险,时有危机之感。又亲身体验到社会中人们勾心斗角,残酷无情,人们要经历生老病死种种磨难,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经过六年的苦行,他盘腿打坐在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思苦想,豁然开朗,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精神得到了解脱,于是悟道成佛(知者)。时年35岁。 此后,他开始了广泛的传教活动,在鹿野苑始传佛法,为阿若桥陈如等五人宣讲“四谛”、“八正道”、“十二缘生”,佛经称为“初轮法论”。在以后的四十五年中,他云游印度各地,广传佛法,使许多人皈依佛教,其被称为“佛陀”。在80岁高龄时,在拘尸那迦城外一片婆罗林中涅槃,遗体火化后,佛舍利(遗骨)分送各国求经使者,建塔供奉。他创立的佛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如今佛教徒已达3亿之多。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认为“苦”贯穿人的一生,含有消极因素,但佛教也确有其合理成分和可取之处。如人们贪爱的本性总是得不到满足,但人们却总要无限的去追求,这就必然产生种种痛苦,所谓“求不得苦”。造成痛苦的原因就是无知(无明)。这对于世上一切不切实际而拼命追逐名利生色者,是切中要害的批评。在花花绿绿的现实社会中,淡泊名利,强调自我人格和精神修养,直到今天也是可取的。佛教的清心寡欲以及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等,对社会的安定和睦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虽然佛教并不是改造社会、消灭一切不公平、拯救人类脱离苦海的灵丹妙药,但对许多人来说,却不失是一种取得心理平衡、求得暂时解脱的精神寄托。 弥勒佛是民间普遍信仰的佛教神祗。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他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按佛教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的既定继承人,地位极高,但他还是菩萨身。他出身于印度南天竺一个极显贵的家族——大婆罗门家族,后入佛门,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无奈先于释迦入灭,升入佛国世界——兜率天。他有32相,80种好。据佛教传说,释迦圆寂后56亿79万岁时,弥勒降世人间,继承释迦佛位,于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于人间。这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皆用弥勒佛之旗号,视其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民间的秘密宗教、社团、帮会皆崇信弥勒佛。 在我国各地的寺庙中,几乎都供有弥勒佛,并配有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的形象着实可爱——笑口慈颜,善目喜眉,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尤其是他的大肚子滚圆突出,最为醒目。还有他那大大的、光光的头,脸上堆满笑容。望着这位常笑尊者,它那历万劫而无忧的坦荡会使人们尘念顿消,心境豁然。 民间传说,五代时后梁有个怪和尚法名契比,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加之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常用竹竿挑着个大锅在闹市中化缘。他能预报天气,为人说祸福也灵验,因而名噪一时。契比于后梁明贞二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廓磐石上圆寂,临终时自称为弥勒化身。可谓生之不俗,死亦不凡。 后来人们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真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庙中。而佛国中真正的弥勒,倒鲜为人知了。

知识出处

杨柳青寺庙

《杨柳青寺庙》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神庙溯源,包括神鬼崇拜的形成和佛道两教尊神和民俗诸神;第二章介绍了寺庙寻踪,包括报恩寺、白衣庙和大王庙等;第三章介绍了庙会盛况,包括庙会形成与发展,以及花会表演、水会设摆和酬神唱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