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姜子牙在静海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724
专题名称:
姜子牙在静海的传说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49
起始页:
T00060_00.pdf
专题类型:
神话、宗教
专题描述
见客人听懂了自己的话,农夫心里高兴,索性放开手里的缰绳,任黄牛自己到河边去喝水,他则拉起姜子牙的衣袖走上河岸。他伸手朝西边一个朦胧可见的小村庄指,说:“客人看见见了吗?那个村也叫‘枝桠'。他在西,俺在东,他叫‘西枝桠’,俺叫‘东枝桠’。那个村里都姓王,也叫‘王枝桠’,俺这村里都姓刘,也叫‘刘枝桠’。” 虽然所有的“枝桠”都听成了“子牙”,但姜子牙心里却前所未有地明白。他明白这真的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而且要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将天意转达给他。若按“枝桠”去想的话,一棵棵大树东边朝阳,枝桠必然茂盛;而西面偏阴,枝桠必会柔弱。若按发音去听的话,“王”与“亡”通,“王子牙”就是要灭亡我姜子牙;而“刘”与“留”通,“刘子牙”就是要留住我姜子牙。想都不用想了,就选这个既是“东枝桠”又是“刘子牙”的村子住下吧。此后,每当说到这个村名的时候,姜子牙索性改了自己的口音,随着当地人一起叫起了“子牙”、“刘子牙”、“东子牙”。几十年以后,姜子牙发迹,偶尔对人们说起自己的过往,依旧亲切地操着那里的口音称呼那个村庄,而枝桠村的人们后来知道了姜子牙的身份,便真的把“枝桠村”改成了“子牙村”,就连“枝桠河”也索性改成了“子牙河”。以致后人只知有“子牙”,而不知有“枝桠”。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姜子牙住进子牙村,还是像在棘津一样,他要先给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营生。可想来想去,自己接触过的无非宰牛、酿酒两件事,而宰牛的事他根本就做不来。看来只有开个小酒坊,酿酒、卖酒了。可是这里不像棘津,这里根本没有稻米,人们种植的只有高粱,偶尔也可见到少量的玉米。怎么办?就用高粱试试吧。 他先从有余粮的大户那里买来几百斤高粱,然后按着酿制米酒的方法,先淘洗,然后上蒸锅蒸,最后淋酒。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淋出的哪里是酒,简直就是高粱米汤。 姜子牙捏着一粒高粱反复地端详,他发现,这东西虽然不比稻米硬,但它外面却有一层皮包裹着,看来想用它酿酒会比稻米费事些。于是他往蒸过一遍的髙粱里又多加了些酒麯,然后重新放进锅里,加大火蒸了两天一夜,这次倒好,没等揭开锅盖,早透出了一股浓浓的酸味。淋出来看看,尽是些浅红色的汤水,放进嘴里尝尝,竟然酸得合不拢牙齿。这下可让姜子牙彻底失望了。他决定放弃这个酿酒的营生,另谋其它生路。可看看那一大锅被蒸过的高粱,吃又吃不得,丢又舍不得。没办法,只好找邻居借口大缸,先把它存起来。 农户人家自给自足,没有什么额外的需要,想在这里找个营生很难。再说,就算找得到,姜子牙会做吗?看看村里的乡亲们都指什么过生活,无非就是春种秋收,靠着土地里的出产,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现在即与他们为伍,何不入乡随俗,也跟他们一道去种庄稼地?这里地广人稀,有的是闲置的土地。姜子牙找邻居借了些农耕工具,到村外找块无人耕种的荒地,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开垦出来,又学着村民们的样子,将酿酒剩下的一些高粱当种子,种到地里。开始还算顺利,当村民们的庄稼开始发芽时,姜子牙的高粱也破土而出了。一畦碧绿的禾苗长势旺盛,若人喜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小苗长到寸巴高的时候,有一天,突然从西南方向飞来一群乌鸦,像是一大片乌云,遮黑了天空。这些乌鸦别处不去,偏偏都落在姜子牙的高粱地里。姜子牙一时怔在那里,不知将要发生什么。待他突然醒悟,要去赶那些乌鸦的时候,乌鸦却自己飞走了。再看那些高粱苗,竟然一棵不剩,全被它们吃光了。刚才还是满畦的碧绿,瞬间就变得满眼荒凉。姜子牙“扑通”一下坐到田埂上,他昂首质问苍天:“是你指点我在这里落脚,可现在又这样捉弄我!难道真要绝我生路吗?”他站起身,愤愤地离去,从此便断了种田的念头。说也奇怪,从那儿以后,姜子牙开垦的那块地,种什么都不长。直到今天,子牙村南2华里处,仍能找到这块寸草不生的土地,当地人把它称作“老鸦窝”。 什么营生都做不了,姜子牙绞尽脑汁想了三天,最后只好扯了块布幌儿,写上“算卦”两个字。每天带着它,往十字街边一坐,当起了卦摊儿先生。 姜子牙本来就对术数之学十分通晓,天文地里的许多大变数都尽在其掌握之中,现在要作一个普通的算卦先生,回答百姓生活中的一些疑难,简直是手到擒来的小事。他的卦摊刚刚摆出,就有许多人围过来来热闹。有个年轻人好奇,想故意刁难他一下,便凑到姜子牙跟前,说:“姜先生,你先看看我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饭。这你要说准了,我就真让你算一卦。” “高粱面粥。”姜子牙只瞥他一眼,张口便答。 年轻人很惊讶地说:“嘿!神了。还真让算对了。” “不用算,你嘴角上还挂着粥呢。”姜子牙这句话,引得人们都去看那年轻人的嘴角。结果,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这不算你的本事!”年轻人感觉受到了戏弄,有些忿忿不平,“有能耐你说说我家都有什么人。” “说出你家都有什么人不叫能耐。”姜子牙看着那年轻人,慢条斯理地说我说,“我说个立地可得验证的事,让你看看我的真本事可好?” “好,好啊!”没等年轻人搭话,围观的人们先嚷嚷起来,“姜先生快说,到底是个应事。” “年轻人,你敢从这里走过那条胡同,我保你半路摔个跟头。”姜子牙挑衅似的看着年轻人的眼睛。 看看前面的胡同,一共没有十步的距离,又都是平平整整的地面,怎么就可以摔了跟头?年轻人以为姜子牙又是拿他寻开心,说话也不客气起来,“姓姜的,这话可是你说的!咱先说好,我要是摔不了跟头怎么办? “你把我的卦摊儿砸了。” “一言为定!” “慢着。”姜子牙神兽拉住就要走的年轻人,问,“你若真摔了呢?” “依你说怎么办。” “到你家盛碗粥给我。” “我当什么大不了的事。没问题。” 大家都以为姜子牙输定了,别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就这几步,让个两岁的孩子去走,也不致于摔了跟头啊。大家都不眨眼地看着年轻人朝胡同走去,转眼快到胡同了,有人替姜子牙惋惜,“好好的,非要打这样的赌,你这卦摊儿以后还怎么摆下去啊?” 可是,就在那年轻人刚刚迈步要跨过胡同的时候,突然有条大黄狗从胡同里窜出来,年轻人没有提防,一下被狗撞了个嘴啃泥。这下摔得可是够重,他半天才爬起来。 人群里议论纷纷,有人说:“真是神了,他怎么就算准有条狗要跑出来?”也有人说:“我看未必是他算出来的,许是寸劲儿(方言‘巧合'的意思)吧。” 那年轻人本有些气馁,可听到这边的议论后,又突然不服气起来,站在胡同那儿就朝姜子牙喊:“姓姜的,这不是你算出来的,就是寸劲儿了。有本事你再说个立地可得验证的事儿。” “你敢走回来,还让那狗撞个跟头。”姜子牙声音不大,但说的毫不含糊。 “好,我就走回来让你看看!”年轻人又来了精神,边往回走,边冲着人群喊,“乡亲们看好啊,看我是怎么又被那狗撞倒的!” 人群里也有指责姜子牙的,“你这话可说大了。别说那狗都跑了,就是回来,他还能眼睁睁看着让它再撞一次?”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年轻人刚走两步,那条大黄狗真的像疯了一样跑回来。它的嘴里叼着只老母鸡,一个壮年汉子举着把铁锹在后面追。眼看那狗真的又朝自己跑来,年轻人赶快往一边躲闪,谁知那狗也正要躲他。就这同时的一躲,一人一狗便又结结实实地撞到了一起。任年轻人早有准备,还是被这疯了一样的狗撞了个仰面朝天。 这回人们是彻底服了。“神了,神了!姜先生真是神人哪!” 小村庄本来就不大,没等姜子牙喝完年轻人输给他的那碗粥,全村就都知道了新来的这姜先生是位神人,老老小小都跑到十字街来,要仔细看看这位活神仙究竟长的什么样子。很多人更是带着一直无法解决的疑难事,来求神仙帮忙的。 刘二奶奶来的时候,这里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可她硬是连推带挤地钻了进来。“姜先生,快给二奶奶算算,怎么我家那只芦花鸡十天半月才拣一个蛋。是不是把蛋丢到别人家了。”直到说完这些话,刘二奶奶还在气喘吁吁。 姜子牙面带微笑看着老人,眼不眨,眉不皱,想都不想,张口便说:“您那鸡呀,天天生蛋。是您自己没看好,让它生丢了。丢了的,也找不回;二奶奶,我给您出个法,包您那芦花鸡再也不丢一个蛋。” “先生快说,出个什么法?” “再拣到鸡蛋时,您用锅底灰在上面画个叉。这就是个符咒,今后它哪儿也不去,只在一个窝里生蛋了。” 不只刘二奶奶,所有听到的人回家后都这样做了。还别说,这一招真的很灵,从此整个子牙村,再也没有一只丢蛋的鸡了。据说这样的风俗至今在静海一带流传,不论谁家养了鸡,主妇拣到第一枚蛋的时候,都要用锅底灰在上面画个叉,这样就不用担心丢蛋了。 姜子牙算卦百分之百灵验,为人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疑难。不过这个村子实在是太小了,总共二三十户人家,就算家家有事,人人求卦,也没法养得起一个卦摊儿。何况乡亲们天天见面,越来越熟络,姜子牙根本不好意思向他们索要钱物,全凭求卦人随意给些食物。长此以往,他的日子便一天比一天窘迫,竟有整整一天吃不上饭的时候。 刘二奶奶对姜子牙信服得为五体投地,有事没事都要到卦摊儿上来看着,坐坐,偶尔也带些吃食过来。时间久了,她看出了姜子牙的日子难过,便直率地说:“姜先生,你是个好人,二奶奶看不得你受罪。跟你说,指这个卦摊儿可养不活你,你得寻摸着做点别的。” “倒是想做点别的,看我坐不了呀。”姜子牙脸上露出少有的无奈。 “知道你是个念书的人,做不了力气活儿,二奶奶早替你想好了。”刘二奶奶说得胸有成竹,“眼前不是有条子牙河吗?你二爷除了种地,剩下的力气就去逮鱼摸虾,逮多了,自己吃不完,拿出去跟乡亲换粮食。你二爷种地不上心,地里收的,还不如他逮鱼换得多。我看,就跟你二爷去学逮鱼。多少出点力气,好歹可以管饱肚子。闲着的时间再来摆摆卦摊儿,两不耽误。” 刘二奶奶的话真让姜子牙动了心,是啊,自己空做了回神仙,怎么就没给自己算岀这条活路呢?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